

在漫畫裡,讀到孩子的內在劇本

故事經常是這樣開始:主角過著平靜的生活,突然被強大的外力威脅,故鄉被佔領、家人被怪物傷害、自由被軍政府剝奪,主角越過巨大的悲痛,決心殺出一條自己的路…。當大人看得過癮時,是不是也有點懷疑,這些常出現在漫畫裡的故事,小孩真的可以閱讀嗎?
許多大人對所謂「小孩在看的漫畫」,不是沒看過,就是不確定看到什麼;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難免便先入為主地認為「漫畫會影響小孩」。可是,那份影響,到底是什麼?
即便是成人,在現實中遇到挫折時,也會在故事裡找安慰。那孩子們遇到難題時呢?這一群仍需要被呵護照顧的弱小動物,該如何面對被人曲解、任人擺佈去學才藝、考高分,以及數不盡的無奈和憋屈…?怪不得小孩愛看漫畫,也需要漫畫。在認識這個「需要」前,我們或者可以先想一下,除了水汪汪的大眼、爆青筋的拳頭,或舞著大刀的青年之外,其中也有孩子的需要︱︱在主角們一路的冒險中,小小讀者是不是也看見了他想看到的自己?
據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某種內在劇本」,這便是故事之於人永遠有魔法的緣故,讀者從故事中找到與自身經驗雷同的衝突與糾葛,產生共感,期待主角破解命中注定,也是對自己生命的盼望。大人和小孩的差別,也許沒有那麼大。
那麼,幾部流傳在孩子們之間的熱門作品,在他們的小小內在裡,呼應著哪種劇本?
大航海時代,誰才是終點的贏家
在經典漫畫《航海王》中,令人敬畏的是「惡魔果實」能力者,他們是故事中大航海時代起跑線上的贏家:有的果實能讓身體如鋼鐵般堅硬,有的能製造出燃燒整座城市的火焰。然而能力者卻也有難逃的宿命:服用果實的能力者將成為一輩子無法適應水性的旱鴨子,對於海上冒險家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在拳拳到肉的故事中,成為強者不單純是用魔法變身,而且是要經歷用生命交換的不等價交易。
贏在起跑點上竟要付出這樣的代價,小小的讀者也能看到這一點嗎?對此,他們也會猶豫,或因而得到某種領悟?
主角魯夫當然是能力者,不過,卻是一個「橡膠果實」能力者,這是被嘲笑為最無能的︱︱他換來竟然不是鋼鐵的力量,而是軟趴趴的身軀(還不能再游泳)。一個不強不弱的主角,正是成長中尋找自我的孩子的鏡像;魯夫始終相信自己,能將軟趴趴的橡膠練成鋼鐵大砲:他開發許多招式,讓肚子能反彈子彈、讓拳頭能變成巨人槍,讓橡膠能力發揮到極致。正在懷疑自我的孩子,只怕巴不得吞下橡膠!
魯夫的夥伴並非都是果實能力者,第二、第三主將索隆與香吉士,原是普通的劍士與廚師,但憑著對夢想的執念,終於練就一身驚人的武藝。這兩個角色也是許多孩子的最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贏在起跑點的好命運。他們明白,無須與他人比較,專注於自己的內在力量,也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這種或那種的本事,哪一個才能稱霸世界?海賊們的故事還沒完結,正如小讀者們的人生,也還在持續地延展…。

惡鬼也有他的故事
《鬼滅之刃》為什麼快速爆紅?打鬼故事一點都不稀奇,鬼是黑夜與罪惡的象徵,主角是希望與光明的代表;表面上看起來,又是一個打擊魔鬼的英雄故事。然而,這是錯覺:「鬼滅」的主角,不斷透過言語和行動,提醒讀者:「鬼也曾是人類,他們不是醜陋的怪物,只是空虛但又可悲的生物。」
人遭逢巨變而成鬼,身不由己地一路吃人才能苟活,於是淪入黑暗的深淵。「壞孩子」也「需要」一路惹是生非,「靠著」欺凌別人,才能渡過雲山霧罩的每一天;只是,能夠了解他的人意外地少…。
主角炭治郎則是意外少中的一人。他原是普通單純的百姓,一夜家中被鬼襲擊,唯獨剩半口氣的妹妹活下來,卻又不幸化身為鬼;炭治郎悲痛不已,為了讓妹妹變回人類,踏上了尋找鬼王的路。表面上還是以暴制暴的敘事,但在作者筆下,炭治郎總會在斬滅鬼後,進行超渡儀式,讓鬼終得安息與平靜。他不是接受了惡,而是接納了悲。
在打打殺殺的情節中,小讀者們也能看到這些嗎?於此,他們也有疑惑,或因而展開某種探究?
另一個重要角色,女醫生鬼珠世的人生同樣不幸,卻不肯認命過著鬼日子,而是努力克服鬼的生理需求,靠著醫學知識和研究,讓自己在不吃人的狀態下存活百年,成了主角的重要助力。她的角色設定溢滿衝突與糾葛:命運未必能決定一切,人、或鬼,仍然能選擇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看到一個壞孩子,或被認定為壞孩子的小讀者,或者也能因而體會到,自己永遠可以是自己的主人!
身體縮小又怎樣
《名偵探柯南》則與前兩部風格不同。讀者時常笑柯南是個不可思議的孩子,神推理、神運動、神媲美奧運選手,甚至連溜滑板也能閃子彈。他原本是高中生偵探,被黑暗組織陷害,身體縮小成小學一年級生尺寸;為了調查黑暗組織,開始用小一生的身份破案。故事中常會對比大人們的無知與柯南的全知,但在笑看柯南多天才前,小讀者可不要忘記他是一個熟讀福爾摩斯故事,能將書中的思維轉為現場辦案的認真學習者:他不是天才,而是後天拼命學習的人才。
身體變小了,是不是就等同被限制了?弱小的孩子們,沒有力量抵抗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機會了嗎?沒有強壯的體魄,可以玩智慧。而小號柯南還能巧妙運用自己的優勢,讓偵辦對象卸下防備,並使用道具彌補身形的限制;就像在對讀者說,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才有可能活得更自由。
切不斷的漫畫人生
漫畫百百種,絕不止上面講的這三個;但是我們挑選的這三個,卻是目下許多動漫努力模彷的對象。沒有時間研究小孩的漫畫嗎?從範本入手,或者也有見微知著的效果。
當然,某些暴力場景也是人們憂心的根源,但是,小孩並沒有那麼笨,正如沒有人看了武俠小說,會以為自己能夠飛簷走壁。倒是每個動粗的角色,拳頭之下都藏著痛苦的詛咒;那麼,孩子到底怎麼理解悲痛的暴力糾葛,或能理解多少?這就有待大人透過漫畫讀出孩子的內在劇本了。
或者,伴讀會是一個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