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構思這篇文章,編輯部的討論是這樣開始的。
「為什麼嘉玲打開骨灰罈後要大喊,阿嬤汝攏共我騙?」
――因為她沒看到骨灰。
「沒看到骨灰,為什麼是喊阿嬤汝攏共我騙?」
――因為不是骨灰就不能灑到大海裡。
「不能灑到大海裡,為什麼嘉玲要喊,阿嬤汝攏共我騙?」
――?????
這鬼打牆般的追問,我們稱之為,另一種追劇的方法。
好看的戲一定有一位重要的幕後主使―編劇。他讓我們哭讓我們笑,讓我們一路追到完結篇。但很少人會「追」編劇,一邊看戲一邊提問,挖掘編劇的用心,想說不定編劇會伸手出來give me five。
或許有人要問:和他擊掌可以幹嘛?其實也沒有要幹嘛,那⋯
那大家不要再追問了,我們一起來另類追編劇吧。
隱藏的控訴
《俗女》主角陳嘉玲,喝完前男友的喜酒,嫌惡起三十九歲還未婚的自己―沒厝沒車沒尪沒仔,一事無成。搭計程車回家的路上,不是應該要想著恁祖媽之後要辦一場更盛大的婚禮嗎?編劇卻她想起三十年前二姑姑悔婚的事。
這並不是隨意安排的時空交錯,而是要讓我們知道,是什麼東西深埋在陳嘉玲的心裡,讓劇情發展有它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