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所謂熱議,就是誰也戰勝不了誰;然而,動畫、小孩、家長,這齣三國演義之中,暗藏著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
首先,所有爆紅的背後,總是有行銷的軌跡;「《鬼滅之刃》的無形之手」 正是最佳範例,怎麼捨得不為大家細細道來呢?
我們當然無法、也不需要拒絕行銷,但要有能力看懂行銷的手法,找回「生」而為「人」的主導權,以免「滅」身於「鬼」而不自知。這是現代人的基本功,怎麼捨得不提供給大家呢?
大家擔心的「暴力」,並不限於對小孩的影響。它的背後,是一個「暴力美學」的哲學問題;很少人知道,納粹的吸引力,和「法西斯美學」很有關係。取人性命,真的可以如此淒美?小孩看了怕得不敢睡覺,固然讓人煩惱;但小孩看了斬頭的畫面完全不怕,不是更令人擔心?
這些問題,只怕都沒有既定的答案;所以,就讓我們為大家「從《鬼滅之刃》的暴力美學說起」
連校長老師都扮起炭治郎、彌豆子,不假思索的成為鬼滅行銷的一環!那麼,鬼滅是否合適進入校園?這其實要看「進入」的方式;所以,這個國家「教育被鬼滅」 的詳情,大家最好還是知道一下。
至於要不要給小孩看鬼滅?家長可以怎麼辦?這也說來話長,我們於是和大家分享「小孩看鬼滅?親子新世界! 」 ,應該也不算多事吧?
最後,我們將前一陣子藝文界熱烈討論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和《鬼滅之刃》放在一起,在二者之間建立一個「通道」;經由這個通道,希望從另一種觀看的角度,開啟對鬼滅的全新的看法。
不是說「不反對鬼滅,但不要只看鬼滅」嗎?所以我們想讓大家知道:「除了鬼滅,還有天橋」: 在《鬼滅》裡,重點都在個人的選擇,從來不是群體的責任;在《天橋》上, 除了見光會讓人變成鬼,文字也會──這在鬼滅裡是不會有的…
這樣的五篇文章,或者並不算什麼高見,但在別處也許不容易看到吧?
- 爆紅背後的行銷
- 暴力美學

從《鬼滅之刃》的暴力美學說起
現象級作品鬼滅之刃,不僅迫使《神隱少女》交出了維持二十年的日本電影票房冠軍寶座,還引發了社會中許多教養焦慮的討論——對暴力以及暴力美學的擔憂。會不會,透過美學,暴力被賦予了正當性
- 鬼滅適合進入校園嗎?

教育被鬼滅
鬼滅教育,究竟是離教育遠一點還是離行銷近一些?最近,因為有人在討論時輕輕問了一句,會不會有老師用鬼滅來教學。我忍不住用「鬼滅 開學」「鬼滅 校長」上網搜尋。說起來則數不是特別多,但卻觸動了另一條思考神經——會不會師長們運用鬼滅來「吸引」小孩時,不僅離「教育本質」比較遠,而且離「廣告行銷鬼滅」比較近。
- 家長該給小孩看鬼滅嗎?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保護小孩人人有責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於1998年起源於美國,人本教育基金會結合社會大眾力量共同推動的「430 國際不打小孩日」活動已經邁向第十九年了。其核心精神是「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
- 還有天橋上的魔術師
【人本論壇】
2 自由落體的身影,美嗎?──「科學之美」的一個嘗試── 史英
【特別企畫】
8 鬼滅刃與魔術師── 編輯部
10 《鬼滅之刃》的「無形之手」── 編輯部
16 從《鬼滅之刃》的暴力美學說起── 編輯部
20 教育被鬼滅── 馮喬蘭
23 小孩看鬼滅?親子新世界!── 編輯部
27 除了鬼滅,還有天橋─ 江思妤
【父母百寶箱】
32 戒吼媽,該怎麼戒!── 陳雅萍
【森小故事】
36 教小孩寫作文 ── 小何老師
【他方遠方都不是彼方】
42 走出自己的亂世浮生求生路──劉智凱
【民主的滋味】
48 總匯三明治背後那一段被遺忘的反美的歷史 ── 黃惠貞、黃文儀
【欸!這個月看什麼】
62 會考後,你想做什麼呀?── 陳培瑜
【華麗島秘話】
66 不只是粽子──屬於夏天的節日,端午── NL
【全集中 Làu台語】
72 陸之型:耶穌會曉 sio-tsioh-mn̄g(相借問)── 石牧民
【申訴案現場】
78 那存活的與逝去的──校園內能否不再有歧視 ── 施宜昕
【萬千視野,照見兒童性侵】
86 誰願意聆聽?兒童性侵受害者向誰揭露── 徐思寧、陳潔晧
【南海菩薩的法槌】
96 特教學生──教育的孤兒,司法的棄兒(下)── 張萍
【人本紀事】
102 公然侮辱成立─家長的心聲── 林郁璇
104 法庭觀察(二)─制度允許的暴力 ── 楊詠晴
107 需要立約 ── 李慧貞
雙月出版,雙版共舞,以及我的「大選心得」
脫胎換骨後的「人本教育札記」,雖然站都還站不大穩,但正在奮力迎上去歡迎大家;無論是處心積慮的,或是一不小心的來到,我們都全心全意地歡迎啊──這就叫做語無倫次,說來說去,除了「歡迎」二字,什麼也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