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在做些什麼呢?

是不是每日都在看著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學著用實名制上網訂購口罩、觀看哪一國又爆發物資搶購潮、以及今天是否又會增加幾例確診呢?

從原先僅在中國爆發到近日的全球流行,日日接收著疫情相關資訊的時光也邁入了第三個月。「防疫」成為了一種嶄新的日常,臺灣人在這波疫情中對於日常衛生的重視度大概已經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極高度!在危機的時刻總能找出生機,不愧是經歷過SARS、H1N1與諾羅病毒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傳染病的國家。

BUT!當衛生上的防疫已經成為了多數人腦中的基本SOP但看起來疫情趨緩目前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時,是時候來啟動另一個層面的防疫了!

愛在瘟疫蔓延時,說來是個老梗,但其實用在此刻正適合來談心理層面的防疫。雖然說病毒真正影響的是身體,但在這些日子裡誕生的焦躁、不安、恐慌、憤怒,也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無形影響。

當瘟疫蔓延,為之抵抗的,也是愛的蔓延。本期特企與您一面在健康上防疫,一面也協助自己與身邊小孩的心靈渡過這段時間。

除了讓孩子們能夠更真切的了解病毒之外,如何陪能讓疫情來襲的此刻,親情依然不失溫!
面對未知與其帶來的恐懼,如何「自我覺察」?借此機會更如實理解人,理解在疫情擴散中的人性,與人性的為難。
危機也是轉機!臺灣確實有著既存的社區防疫根基。然而接下來我們能否再重新去學習自身的情緒管理、建立社區的人際網絡,
並且從中發掘出那本來既有的,個人的韌性、社區的韌性,以及國家的韌性,重新看見自己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