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瘟疫蔓延時, 覺察自己、瞭解人

——森小的開學防疫課

文︱魏鈞培       圖︱林青蘭
武漢肺炎洶洶來襲,各級學校如臨大敵。許多教師社群裡討論著:要提前幾天到學校消毒?該怎麼讓孩子確實戴上口罩?吃飯時要不要有隔板?家長如果不願意孩子戴口罩怎麼辦?如果家長隱瞞旅遊史怎麼辦?面對疫情,人心惶惶,而各校師生也有各種焦慮慌張,需要各種安頓。
 
在得知寒假延長後,森林小學的老師們也有些緊張,他們為此追加了校務會議。森小的校務會議向來不只是議決事務,更多的是進修,以及討論大人們彼此對孩子的理解、對教學的想法。森小教師群想著:除了量體溫、勤洗手、病毒的特性與傳播方式之外,還要跟孩子談什麼呢?
 
老師們決定藉這個機會,和孩子談「自我覺察」,設計了三幕的短劇,一幕談一個與防疫有關的故事。
 

你和古人,差在哪裡?

 
第一個故事,以十七世紀黑死病爆發的英格蘭為背景,談伊姆村裡,人們的抉擇。村民在「逃出村子」與「擔憂傳染其他村落」中苦惱,最終多數人選擇留了下來,其他村落的傳染也就沒有那麼嚴重。
 
第二個故事,談十九世紀婦產科醫師塞麥爾維斯的故事,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綽號是「洗手醫師」,因為推廣醫師於接生前洗手,大大降低了產婦的死亡率,卻不被當時的醫學接受,面臨「堅持推廣」與「順應學界」的抉擇。他堅持的理念,在數百年後的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衛生觀,但這位先行者最終卻被送到精神病院隔離至死。
 
我們試著追問森小主任青蘭,教師團隊是怎麼想出這個劇本的?為什麼想在開學第一天,跟孩子們談這兩個故事?青蘭說:「幾百年前到現在,醫療文明已讓我們與古人站在不同的位置,照理說應該更有能力面對未知的病毒;只是,面對疾病的威脅、死亡的恐懼,人的心情、害怕可能與幾百年前的人類差異不大。所以,我們想的是——身處當代,個體的心智能力應該和古人有所差別了。」因此,森小從歷史脈絡切入,關切人的心智能力的提昇,而不只是談「勤洗手、戴口罩」等外在防護。
 

武漢台商的掙扎

開學劇裡的第三個故事,拉到了孩子們眼前的二○二○年,台灣第一位確診病例的武漢台商,在飛機上的抉擇。森小老師的演出劇本是這樣子的:

 

 

 

 

 

 

 

 

 

 

森小開學劇第三幕劇本 

構思/森小教師群 執筆/林靖強 

台商:我是在武漢工作的台商,我正在回台灣的飛機上。但是我好像有點不舒服,有一點發燒跟咳嗽,我要說出來嗎?糟糕,我不知道怎麼辦…只好用那個方法了…召喚「一張桌子兩張椅子」!

(一張桌子兩張椅子和台商A、B面出現)

台商:兩位「我」,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請你們發表一下看法。

台商A面:不要、不要,千萬不要說你身體不舒服,也不要說你在武漢工作。

台商:為甚麼?

台商A面:說了會很麻煩啊,你可能會被隔離、會被罰錢,搞不好會不讓你回台灣。

台商B面:拜託,你不要亂說好不好,不會被罰錢,也不會回不了台灣啦!但是的確有可能會被隔離…

台商A面:看吧,隔離很可怕耶,關在小小的地方裡被當成犯人對待。

台商B面:又再亂說!隔離就只是請你待在一個房子裡不要出去,三餐都會有人照顧,絕對不會被當犯人。

台商A面:你是有被隔離過喔,你怎麼知道?而且,這件事如果被媒體報導出來了,你可能會被網民肉搜,到時候,連你的工作、生活都會被影響。

台商:好恐怖。

台商B面:等一下,這些事都只是猜測而已,我們不能自己嚇自己。

台商A面:總是要先想一下可能的狀況嘛。反正,只要你說出來了,就可能會發生這些麻煩的事。

台商:嗯,我不希望這樣,我只想趕快回家。

台商B面:但是,萬一你真的感染了武漢肺炎呢?

台商A面:呸呸呸,烏鴉嘴,你只是小感冒啦!

台商:對,應該只是小感冒。

台商B面:你在武漢工作,有非常大的可能被感染。如果真的如此,越早通報、越早接受治療,就越有可能康復。拖到很嚴重的時候才說,搞不好就無法治療了。

台商:你說得很對。

台商A面:不!不要被影響了,記住,我們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回到家。

台商B面:問題就在這。如果你真的感染了,那你回到家之後,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家人。

台商:天啊。

台商B面:而且,不只是你的家人有危險,跟你搭同一班飛機的人、載你回家的計程車司機,甚至沿途經過你的路人都有可能會被感染。

台商A面:等一下,這些事都只是猜測而已,我們不能自己嚇自己。

台商B面:你不是說「總是要先想一下可能的狀況」嗎?。

台商:你們說的都很對…

台商B面:已經要到台灣了,趕快做決定吧。

台商:好難喔!

台商A面:你不會被感染的啦,就只是小感冒而已!

台商B面:你在武漢工作,被感染的機會很大。

台商A面:說了會被隔離,也可能被肉搜,影響生活和工作。

台商B面:說了之後,就可以盡早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痊癒。

台商A面:想想你的家。

台商B面:想想你的家人,和其他那些可能被影響的人。

台商A面:聽我的。

台商B面:聽我的。 (重複三次)

台商:停!我決定了。

(台商A、B面消失,對著空服員講)你好,我是來自武漢的台商,我身體不太舒服,有發燒和咳嗽,可能需要檢查一下…

這三個故事裡的人,最後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也都經歷自己內心的掙扎對話。

台詞中一再出現彷彿穩定人心的「這些事都只是猜測而已,我們不能自己嚇自己」,但仔細一看卻也曾由主張隱匿的台商A面說出口。我們不免好奇故事裡的某些安排是怎麼做出來的?比如:台商返台有呼吸道症狀,不就是應該要主動通報嗎?這些抉擇的過程,有什麼好談?或者為什麼要談?

帶孩子覺察人的為難

「這是我們都沒遇過的事,所以需要時間想清楚。」青蘭這樣告訴我們:「疫情造成的恐懼對大人、對小孩來說,都是存在的。」大人內在也有因為未知而生的恐懼,但是森小的大人們不願意被害怕困住,就會試圖找到方法、觀點、希望讓孩子長出不被困住的能力。

以第三個故事來說,主動通報後的境遇是一種未知,我們可以看見台商A面並不是惡意想要隱匿,更多的是對未知的害怕,使他自己遊說自己「只是個小感冒」。而台商B面,也不全然是勇敢地揭露者或冷靜的分析者,他仍然有許多猶豫、不確定,這都是人性很正常的表現。而這也是劇本不使用傳統的「天使/惡魔在你耳邊說話」觀點,選擇是「同一人的AB兩面」來對話的原因吧。

森林小學的老師,想藉由這個演出,讓孩子意識到:面對未知,因而有恐懼、慌亂,都很正常。而人是思考的主體,行動承載著思考,我們可以選擇更積極的作為,也可以藉著這機會,更如實理解人,理解在疫情擴散中的人性,與人性的為難。

「教育,是為了讓人免於恐懼。而面對疫情,若只有戴口罩勤洗手等方法步驟,沒有照顧思考可能出現的內在感受,心裡是一定不夠踏實的。」在劇情中透過「兩個椅子法」模擬了一個現代人面對疫情時,可能有的感受,進行正、反對話,並尋找合題。持續練習這樣的自我對話與思辨,未來,若孩子遇到人生裡的掙扎,也有機會自己試著找出方向。

這開學劇的企圖心不只在防疫,還希望讓孩子,與老師自己,能夠充分覺察,充分了解自己,學會相信人相信自己,再搭配學期主題「重建自我圖像」,孩子們這學期的學習,想必會有更多的心智能力被啟發。

這是森小老師在開學那一天,為孩子上的防疫課。而這也是每一位老師或家長,不管在不在森林小學,都可以跟孩子談的,關於人,關於覺察。關於讓孩子未來有機會能成為充分瞭解人的人。

魏鈞培/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專案企劃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70期

球隊包庇性平事件、身心暴力皆無人處理。請還給體育班的孩子正常訓練環境!

台北市某高中多名合球隊邰姓助理教練(兼體育班導師),利用職務機會,長期對女學生發展違反倫理關係,在學校的IG匿名版上傳得沸沸揚揚,該隊楊姓總教練(兼體育組組長)卻不通報處理。不僅如此,經學生提出具體事證,向台北市政府檢舉後,學校洩漏檢舉資料給楊姓總教練,楊姓總教練竟威脅檢舉的學生撤案。而台北市政府明明已經有具體證據,卻違法未命學校調查,層層皆有重大違法疏失……

建立教師專業倫理,停止包庇不適任教師

教師在工作上欠缺具體專業倫理規範,也未形成此專業工作集體持守的底線,不僅時常發生對教師專業尊嚴造成嚴重打擊的事件,後續處置也並未堅守的專業倫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