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編輯部在討論七月號主題時,為了確認是否要談疫情,先從其它教育話題談起。但講著講著就忍不住講起疫苗、篩檢、封城…於是,我們確定,一定要談疫情;因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真實的生活,是我們要一起面對的變動與挑戰。

疫苗怎麼研發、疫情如何控制、世界各國疫情的現況…這類議題已有許多人討論,那麼就還是從人出發吧,三級警戒還未解除,確診人數無法清零,各路消息漫天飛舞,讓我們一起,心智抗疫,超逆境生活。

台灣疫情爆發後,無論發生什麼事,外國友人都會說:我們當時也這樣。那麼,他們是怎麼走過疫情?怎麼渡過封城的日子?來看看〈封城的日子,欣賞的時光〉(連結)

確診人數一直上升,疫情、疫苗、篩檢、都是專業議題,專家也有不同主張,但媒體選擇性報導,謠言透過LINE快速流傳,資訊戰已有專家在研究,〈為什麼他們會相信?〉(連結)是我們可以想想的題目。

六月可以說是疫苗月,疫苗何時到?誰可以買疫苗?副作用如何?談話性節目每一題都可以談一週。但從世界各國的狀況中可以看到很多人不打疫苗,在期待疫苗的時候,不妨來想想〈他們為什麼不打疫苗?〉(連結)

三級警戒延長三次,沒有人知道是否還會延長,轉眼間全家人也窩在家超過一個月,還會繼續下去?怎麼繼續下去?請見〈疫情期間,全家一起走趟心智之旅〉(連結)

封城
封城的日子,欣賞的時光

新冠肺炎爆發初始,在美國的我們,仍存有一種僥倖心情。2020年3月19號,加州正式宣布執行「在家令」(Stay at Home Order),大家都以為,只要在家三個禮拜,疫情就會控制住,沒想到,在家令不斷延長。這種心情,意外地讓封城的日子多了許多觀察以及欣賞家人的時光。

疫苗
為什麼他們會相信

為什麼他們會相信?這個問題在疫情嚴峻各種訊息廣傳時,常常冒出腦海。有一說是,因為有人刻意放話造謠,但他之所以放話就是因為有人會信;同理,他之所以會信,正因為那是刻意的造謠。造謠的人與追隨的人形成一個迴圈,突破的解方或許就在,研究人們相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疫苗猶豫
他們為什麼不打疫苗?

五月底疫情嚴峻,大家急著要疫苗,我國早先訂購的疫苗以及日本、美國捐贈的疫苗相繼到達之後,除了醫護等相關人員,之後陸續傳出有人打疫苗後過世的消息,人們開始猶豫是否要打疫苗。二年前(2019),世界衛生組織就將「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列為影響全球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而且它正在侵蝕群體的公共衛生。

心智之旅
疫情期間,全家一起走趟心智之旅

除了想各式各樣陪小孩的遊戲,何不趁著疫情的這段日子,回頭做些平日太忙沒做,但是讓彼此變得更加親密的事情:為小孩說個故事、說句讚美小孩的話或是單純只是全心全意地陪他十分鐘…從前錯過的親子相處時光,正好趁現在通通補回來!

【人本論壇】

2  給阿中的信── 史英

【特別企畫】

8 前言── 編輯部

10 封城的日子,欣賞的時光── 盧玲穎

15 為什麼他們會相信── 江思妤

20  他們為什麼不打疫苗?── 陳稚宜

26 疫情期間,全家一起走趟心智之旅── 李昀修

【父母百寶箱】

34 對老公也要 「人本」?── 劉楚筠

【教育之窗】

38 面對分離「焦慮」── 盧玲穎

【他方遠方都不是彼方】

42 共好的選擇──簡嘉信

【欸!這個月看什麼】

48  用電影和好書來面對不得不的改變── 陳培瑜

【華麗島秘話】

52  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漫談氣象的俗語俗信── 青悠

【全集中 Làu台語】

58 捌之型:害人體的病毒和害台語的病毒── 石牧民

【自我實現者】

64 火裡來火裡去,專業料理人的試煉之路  訪 拾穗主廚 呂甯期── 徐莫默

【南海菩薩的法槌】

70  誰來還孩子公道── 張萍

【萬千視野,照見兒童性侵】

76  微⼩的訊號:兒童遭受性侵害的⾝⼼跡象── 徐思寧、陳潔晧

【人本紀事】

98 法庭觀察(三)—在法庭,我們將消滅歧視,還是鞏固歧視?── 楊詠晴

102 新生活的練習── 新竹辦公室

105 讓基地存在,是讓愛與關懷在孩子身邊存在 ── 曾柏霖

107 在基地工作  ── 黃詩晴

雙月出版,雙版共舞,以及我的「大選心得」

脫胎換骨後的「人本教育札記」,雖然站都還站不大穩,但正在奮力迎上去歡迎大家;無論是處心積慮的,或是一不小心的來到,我們都全心全意地歡迎啊──這就叫做語無倫次,說來說去,除了「歡迎」二字,什麼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