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不是海底心也不是玻璃心!

文︱陳培瑜

「最近」的國中生真的很難教…

「青春期的小孩真的好難懂,為什麼他們一定要跟我唱反調?明明就還很幼稚,很多事情也似懂非懂的,我只是問一下為什麼聯絡簿沒有簽名,也要跟我翻臉?我覺得現在國中老師真的很難做,最近的國中生真的很難教…」

這位抱怨著學生很難教的老師,任教於國中已經快十年了,他是我的國中同學,在同學會群組裡,他偶爾會冒出一段這樣的話。群組裡國中生的爸爸媽媽似乎也深有同感,討論不斷,每當這樣的話題一出,總是能引起共鳴。

我家也有一位國中生和即將進入國中的六年級生。我並不覺得自己真的能夠百分百地懂得他們,但共處一個屋簷下,我總是希望和他們的關係和相處是對彼此的生命有益的:不管是和諧的時刻,或是有衝突發生的時候。

記得有青少年跟我說過,平日上學上班忙碌一整天,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其實都很難好好跟別人說話,所以每每回到家後,如果彼此都一直說話沒重點、或是大人忍不住把情緒發洩在小孩身上而碎念個不停,那怎麼可能會有良好的家庭關係?

但如果用這個說法再去找成人們討論,多數人都會認為是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成人們總認為畢竟荷爾蒙分泌正盛的青少年,總有著不計其數的對於身邊的人、對於社會的憤怒,而家長剛好只是其中的一個受氣包。

說法總有一體兩面,但身處故事其中的人若需要出口?

我很喜歡《有病的其實是我媽,卻要我去諮商:寫給青少年和家長的心理圖文書》這本圖文書,書中的心理醫師以幽默詼諧的語調和圖畫,為青少年解惑,青少年認為自己正面對著生命中最難熬的階段,書裡也給了許多溫暖的出口。

像是書裡提到了3C的問題,心理醫師直接面對來求救的青少年說明科技的發明不只是為了增益人類的文明生活,其所造成的負面效應確實是始料未及的。因此,我們只好用更有意義和更有效率的方法幫助自己面對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惡果,雖然辛苦並且超級無力,但我們還有機會在此當下,為自己擬定學習及成長的各種可能。

不僅是循循善誘,其不評價不批判又帶有幽默感的內容,幾乎沒有青少年不喜歡這本書的。對了,這也是一本想要跟青少年好好溝通的成人們必看的好書,書裡的心理醫師在分享觀念、給予建議時的口氣和態度,真的很值得成人們偷學幾招起來。

找到答案之前發現越多問題是好事?

也曾聽青少年說過:「其實我心中真的有很多話想說,也有很多問題想找人討論,雖然偶爾會找同學聊天,但我覺得好像沒什麼用,就只是說說而已…有時候一直想一直想,也找不到答案,就不要再想了。」

「找不到答案的時候,會感到孤單嗎?或者,看著同學們的臉上也有著跟你類似的茫然時,彼此有可能互相幫忙嗎?」我曾經這樣問過家裡的國中生,他認為這是個必然的過程,只是有人走的快一點就能找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有人則可能是一直找不到往前走的方向,更別說要找到答案了。

為自己的生命找出口,也自己找問題,是重要的人生功課,就如同為自己定義快樂、為自己定錨方向…如果家裡有國中生也為自己的想法、行為好奇著、探究著更多的可能性,那《哲學‧思考‧遊戲》就是一套很適合一看再看的好書。有人說法國人很愛說話討論事情,也很不喜歡直接給別人答案,而這一套書的文字和幽默的圖畫就體現了法國哲學對於思考、對話和深究其中的喜好。書裡的對話以一個問題為起點,作者會提供一個答案;除此之外作者會再提出五個問題,用問題回答問題,不斷探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讀者在翻看書裡的對話中便得以展開豐富的思考練習,對於青少年來說,絕對是一個閱讀思考的好選擇。

也或者如同《天橋上的魔術師》、《光年之森》及《蠍子之家:複製人崛起》書裡的青少年故事一般,不論是在同儕之間找尋認同,或是在自然環境之中看見自己的想法,每一個人對於生命和身體的探索都值得給予尊重。也正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感受及生活經驗,那麼透過提問和不斷思考,在離答案忽遠又近的過程中,逐步靠近自己,可能是最好的青春期生存指引。

青春期啊,有這麼多的不確定性,一路成長,持續探索不停,我們好不容易長大成人,還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經營著生活,何其幸運。因此,大人們啊,當我們看著青少年面臨困境時,如果能像是回看著曾經年輕的自己,給眼前的青少年多一些空間和彈性,也多些溫暖和包容,成人和青少年之間怎麼可能不會有愛的交流呢?

那青少年又能自己做些什麼呢?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認識世界與自己,啟動未來無限可能》是寫在全球化發展極致、資本主義看似無法剎車的這兩年,對於也同樣身處在極大升學壓力的日本人來說,他們的青少年成為無動力無熱情的一代!作者以多元思辨的角度和生動可愛的漫畫插圖,鼓勵青少年開始思考能為自己開始多做一點、多想一點的生活,不用只是為傳統的日本精神服務著。

那在這之前的歷史生活樣貌又是什麼?青少年又要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呢?

這讓我想到今年是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逝世五百週年,全世界各個重要的展館都以他為主題策展。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重要人物,其繪畫和各項研究影響後人甚鉅,但是他的青春歲月又是什麼樣子呢?《This is達文西》是我最常介紹給對於達文西感到好奇的人的一本書。除了看見他的成就之外,也是人的他,想必也有困惑的青春時期吧?而彼時的他,又為自己做了些什麼?比起偉人傳記,我更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書本看見不同時代、擁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天賦專長的過去的人們,如何度過年少走近夢想?

回看腳下,臺灣的青少年甚至還有國家及族群認同的問題,乍看是政治性的難題,但 二十年後正是社會中堅的青少年們,此刻對於自我認同及民族定位都將勢必影響他們自己的未來。因此在陪很多青少年選書時,《少年臺灣史二○一九年增訂版》也是不可不讀的書目之一。

青春的難題,從來都不是好解的課題,閱讀當然也要從不同面向為青少年提供可能的方向和目標。至於正當我們覺得他們難教時,或許他們也正覺得我們難以溝通呢!所以不在意週考分數和沒簽名的聯絡簿,就當成是青少年為我們成人提供的思考練習題吧!


本期書單

  1. 蠍子之家:複製人崛起(上)(下),台灣東方出版社,2016年
  2. 天橋上的魔術師,夏日出版,2011年
  3. 光年之森,大塊出版,2020年
  4. This is達文西,天培出版社,2019年
  5. 有病的其實是我媽,卻要我去諮商:寫給青少年和家長的心理圖文書,究竟出版社,2020年
  6. 哲學‧思考‧遊戲(9冊),米奇巴克出版,2017年
  7.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認識世界與自己,啟動未來無限可能,采實出版,2020年
  8. 《少年臺灣史二○一九年增訂版》,玉山社出版,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