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暴力,影響很大>心理學家告訴你言語暴力的負向循環
心理學研究,言語暴力會削減個人自我效能,使人產生孤立感、減少人際互動,而造成行為失常,導致再度受暴。
小學生教養
心理學研究,言語暴力會削減個人自我效能,使人產生孤立感、減少人際互動,而造成行為失常,導致再度受暴。
老師開始在班上調查:「你們誰的家長去告校長?自己舉手。」做孩子的後盾,意味著心態必須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如果我們能夠用這樣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為,那麼你會發現:行為只是冰山最上面的一角,我們要去處理的。
過動是「病」嗎?要「治療」嗎?非吃藥不可嗎?高雄的李佳燕醫師,整理她行醫多年的經驗與思考,與您分享。
過動怎樣治療才好?非得治療不可嗎?我們再次整理李佳燕醫師的經驗與思考,並特別鎖定「吃藥」。
當帶孩子來參觀的家長小聲的問我:「我的小孩會和那個講髒話的學生一起上課嗎?」我再次被提醒,基地的孩子如何因為自己的外在行為被人們貼上標籤,劃入另一個世界。
我們越認真和孩子們對立,就越覺得孩子們高貴。但高貴的情操,也可能只是短暫的激情。於是,我們決定帶孩子們實際走一趟動物園,瞭解動物園實際的運作,以及動物園裡動物生活的真實樣貌。
媽媽出院後,女孩在基地可以待的時間比較久了,我們才有機開始帶她讀書寫功課。明明需要幫忙,但女孩總是告訴助教,我都會阿,真到裝不來時,女孩就把課本往桌上丟,指著課本,用命令式的語氣說:這一題。我們很知道女孩的辛苦,大人們都盡可能只看她的需求,不跟她計較那些命令、指使的態度……
那天下課時,兩個人從二樓衝到一樓,男孩喊著:「她捏了葡萄乾!……」我想了想,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女孩動手捏了男孩的乳頭。
那一天,國二的孩子一進到三重青少年基地,就愁眉苦臉的說功課不會寫,而且明天要交十元給老師,不知道怎麼向媽媽開口。原來,國文課時老師放電影,每個人要在課堂上完成一份學習單,孩子的學習單被老師要求重寫,老師給了一張空白學習單,並且要求孩子付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