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讓彼此都受傷的,是無惡意的傷害

文︱李昀修

怎麼會這樣呢?

L對於眼前的場景感到困惑。

這是一樁體罰事件的會談現場,空氣中確實隱隱有著劍拔弩張的味道,但,實際見到的老師本人看起來卻平凡又無害。甚至看起來,有點弱小。

——這個人,真的是加害者嗎?

一臉疲倦的老師在L眼前娓娓道來…

由於小孩打擾到同學,所以老師在分隔他和同學後,讓他上下踩踏椅子,想說一方面解決吵鬧的問題,另一方面作為運動鍛鍊身體。但基於處罰而進行的體能訓練也可能涉及體罰,家長便向人本教育基金會申訴。

「但我其實問心無愧。」老師說:「我真的沒有想要去體罰小孩的意思,而且我都有看著,真的沒感覺到小孩有不舒服。」

眼前老師說話的樣子非常誠懇,然而,L卻也知道有太多的案例都是以訓練的理由來施行體罰,最後導致傷害。

沒有惡意的行為,為什麼仍可能會得到壞的結果呢…L不由自主地開始思索著,然後,脫口問出:「在讓小孩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您在想什麼呢?」」

「啊?」老師嚇了一跳後思索了一下:「我真的沒想什麼,只覺得可以兩邊都顧到…」」

「那麼,感覺呢?」

「感覺?」

「嗯,在當下的感覺。」」

「真的沒有特別的感覺啊,開心、悲傷、憤怒什麼的都沒有,我又不是小說中的人物。」老師露出不開心的表情,沉默了片刻後,抱怨似的吐出一句:「我原本覺得這樣能讓小孩安靜,家長也會安心。」」

L內心詫異,他原本以為老師可能會思考自己看著小孩乖乖動作時是不是有竊喜、愉悅,甚至某種掌控與權力感,但眼前老師只是苦笑著娓娓道來自己日常中被家長囑託的各項事情,以及,這份壓力讓完成任務不知不覺成為了他工作第一要務的心情。

老師只是訴說自己的感受,L卻更覺得自己稍稍理解了這個老師的困境。

或許他是失去了自己。L這麼想,眼前的老師真的沒有惡意,然而,卻也沒有思考,也就無法想像到體罰以外的選擇,不只孩子,眼前的老師也是需要被幫助的人啊…

一邊聽著老師的抱怨,L一邊給予他建議,嘗試著讓老師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也讓他明白小孩的感受。

聽著聽著,老師居然哭了。

而後來,老師再也不以先前的方式來「訓練」小孩了。

案例分析(三)誰是加害者?當傷害循環,不休不止

一樁暴力事件的背後,真相竟顯示出加害的學生原先曾是被害者。暴力為何在校園中循環?又是否真有休止的可能?

案例分析(四)你撨事,使得兒權被漠視

K接到這個申訴時,案主小政的指甲還瘀著血,是補習班老師動的手;雖然打手心是常態,但打到瘀血倒真的少見。「請問這個案件處理得怎樣了?」K打電話問教育局承辦人...到底為什麼這些人可以這樣辦事呢?

案例分析(五)好老師的魔咒

用性騷擾的方式來解決學生的性騷擾問題,老師為何還能振振有詞的面對調查?或許,魔咒正悄悄地誕生於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