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止家內體罰,小孩也想說…看完才知道,原來孩子們早已想得多也想得深 | 人本教育札記

立法禁止家內體罰,小孩也想說 🙂

作者︱宅宅(小五生)

--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97期

編按:孩子們對禁止家內體罰是怎麼想的呢?當我們邀請作家林蔚昀與孩子談談並記錄下彼此的想法時,蔚昀的兒子宅宅卻毅然決然地想要自己寫一篇文章。

原來,小孩想說的話可多著呢!

看完這篇文章,你或許會和我一樣驚訝,原來孩子們早已想得多也想得深,守護孩子們的心智,就從不體罰做起。

體罰重鎮,一個是學校,另一個就是家庭,由於家庭不是公家機關,所以較難管理,法律的效用不大,法律比較可以針對的是:公共場所、公家機關等等。如果要針對家中立法,其實不怎麼會有用,因為你又不可能在每家每戶,放一台監視器或是錄音機,不然大家都沒有隱私了。法律對家庭不一定那麼有效,但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畢竟法律還是有道德的約束力,有立法大家比較不會犯法(就像闖紅燈,雖然處罰很輕但大部分人還是會守規矩)。另外有沒有效,也要看有什麼罰則以及使用後的真實回饋,重罰不一定就有效,萬一爸媽威脅小孩不可以去告狀,說「如果你去告狀你就沒爸媽了/我們家就沒錢了!」然後小孩就不敢去告狀那也沒用。不過立法的好處是,以後要修法,也有個基礎。

有些大人覺得體罰是一種「教育手段、沒有它小孩就不會乖的東西」,也有人覺得「我用過啦,但沒用啊:(」、「打小孩會讓我難過,所以不打比較好」,我雖然很小的時候有被體罰過,但已經忘記感受了,因為我媽媽後來就不打小孩了,她說這會造成她的心理崩潰(明明不喜歡卻打,打了又會有罪惡感)。即便如此我也不難想像,只要是關於家庭內的處罰都是一股死氣沉沉的,好像非得讓受害者哭出來才行。

有一些人對體罰的想法是「還好吧!正常啊!不是大家都會?」「我小時候被打也沒怎樣啊!」,但我覺得體罰是會造成身心傷害的虐待。大人打罵大人會被稱為虐待,為什麼到小孩身上就變成體罰了呢?而且好像很有正當性!大人有申訴管道和法律保障(員工有勞基法,如果老闆打罵員工,員工可以去申訴),兒童雖然有兒少法,還有113,但兒童不一定會去申訴。113感覺是多麼遙不可及的專線,海報和課本都說這是家暴專線,講得很嚴重的樣子,誰敢亂打啊!就算被打幾下小孩可能會覺得這應該不算吧!這麼嚴重的事情絕對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的吧!或者怕會被家人罵,反而讓這條專線被邊緣化了。所以也要讓小孩意識到,被打不是沒事,要教他們,保護自己的權益是對的,不是壞事。

我個人認為大人為什麼會體罰小孩,是一種基於「我被體罰過所以我有陰影(壓力)→所以我不自覺的繼續對我的小孩進行體罰」的理由進行的,或是「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小孩不乖又讓我覺得很無奈→旁邊人會不會覺得我不會教小孩所以來罵我→於是我打小孩讓小孩趕快變乖」,或是單純就是「我覺得我打你=你會考高分」的這種奇怪思路。當然社會也是一種壓力來源,例如「在公車上被罵小孩吵→有壓力→回家找小孩釋放壓力(體罰)」。

家長經常遭到社會的譴責,而社會應該是家長最大的幫手,那最大的幫手都不支持我了,我是要怎麼沒有無助感?所以可以透過一些廣告行銷,演講,或是各類方法讓家長知道社會有在支持我,但也不能太刻意,這樣反而會造成更多壓力。或者我們可以讓家長有舒壓的工具,比如讓他們可以出去散散心、放鬆,但家長的時間也不多,需要一種快速的舒壓手段,例如捏舒壓玩具像是葡萄球(但也有人會認為這很噁心),或是可以上網發文或和朋友聊天,看到其實別人也和我一樣慘,自己感覺會比較好。練習如何好好抒發壓力只能靠長時間的學習以及崩潰,就像騎腳踏車一樣沒有速成的方法,只能不斷的跌倒,最後才有機會成功。

或許可以讓家長試著了解孩子的各種行為的理由,這樣家長就會同理小孩,不會覺得小孩都在和自己作對,因而憤怒地去打小孩。例如你說他態度不好,他可能是因為真的白目或是害羞或是其他的情緒,而且人都要學習,小孩也是人,他也需要學習他不可能速成啊。家長也可以試著了解自己的底線。或是什麼會讓自己有壓力,不做就不會錯。我媽媽知道自己討厭收房間,叫我們去收房間我們不去收,她會有壓力,所以乾脆不叫我們去收房間,她也好幾個禮拜才打掃一次。(但客廳還是要收啦>_<)或是家長想要打小孩時,自己可以先冷靜一下去別的地方(或別人可以叫他/她去別的地方),先去忙其他事,忙著忙著就忘了,如果還是無法忘記,可以與關係較好的家人朋友訴苦,要注意不要遷怒哦。

社會也是影響家庭的要素,社會對家庭的態度,會改變一整個家庭。而社會是由家庭組成的,家庭改變了,社會也就改變了。家庭與社會並不是兩個平行宇宙,而是一種共生的關係。社會就像雞,家庭則是蛋,雞可以生出更多好蛋,更多好雞蛋就會有更多好雞,就是一個這樣的共生關係。所以要讓家庭不體罰,社會也要做出改變,多多協助家長。社會也要變得更好,讓家長的壓力小一點。

不管在哪一個時代空間體罰都是不好的,會造成大家的陰影,而且會像癌細胞一樣增生,造成更多的陰影,陰影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健康甚至是性命。

作者︱宅宅(小五生)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人父母/教師的您,是否正在追尋答案?進步的源頭,來自不斷的思索與釐清。《人本教育札記》多次榮獲金鼎獎、金蝶獎的肯定!國內第一本為家長及關心教育者所編寫的專業教育月刊,提供您看教育的不同角度。每個月都陪您,一步一步向前,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