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操選手的受訓環境,仍有待轉型正義
2017年,美國體操隊爆發隊醫長期性侵的醜聞後,許多國家的體操選手紛紛向法院提起訴訟,控訴受訓過程中的長期精神與肢體暴力,以及權責單位的冷漠,顯然這現象已非一日之寒。這波浪潮促使各國的民間體操協會或國家人權委員會組成獨立的調查小組,來檢視體育訓練的環境與文化,找出放任暴力的因素,並提出改革的可能方向。
4月23日新聞報導,七歲男童被柔道教練與學長輪流重摔27次醫師宣告腦死,立即引起社會群情激憤,追究教練責任。有人站出來說,柔道不是這樣教的;柔道總會說:那個教練沒有執照。似乎,發生這樣的事,只跟教練有關,只跟證照有關。
但我們知道,舅舅拍下了孩子被重摔的影片,道場旁還有其它家長,教練看到孩子吐了還說下次上課前不要吃那麼多…孩子是在大家的眼前,一步一步變成這個狀況,到現在,還在醫院裡努力,「誰能告訴我,為什麼?」。(連結)
過去,體育課可以被借來上國文英文數學,真的進行體育課時,老師也只是丟出一顆球叫學生自己打;我們都曾被要求跑操場十圈、折返跑三十次、開合跳一百下,而且我們知道這些要求,是因為老師那一天心情不好,或者有人表現不佳;沒有人認為體育老師有專業,更沒有人認為體育是個專業。但,現在應該不一樣了。運動是門科學,而且所有的訓練都有一個道理。來看看前師大體育所謝伸裕老師怎麼說。(連結)
羈押了何教練,還有許多黃教練、洪教練可能藉訓練之名行處罰之實,傷害孩子身心健康。這類課外社團活動的教練或老師,誰可以監督?誰該負責為孩子把關?政大法律系林佳和老師在德國時曾經是球隊訓練員,他指出台灣的體育界缺乏他律與自律,並提出「選任與監督」這個概念,希望未來可以修法落實它。(連結)
最後,我們當然要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下,還要讓孩子學運動嗎?這樣不幸的事情可以避免嗎?要怎麼避免?請見「還要讓小孩上運動類課程嗎?」(連結)
2017年,美國體操隊爆發隊醫長期性侵的醜聞後,許多國家的體操選手紛紛向法院提起訴訟,控訴受訓過程中的長期精神與肢體暴力,以及權責單位的冷漠,顯然這現象已非一日之寒。這波浪潮促使各國的民間體操協會或國家人權委員會組成獨立的調查小組,來檢視體育訓練的環境與文化,找出放任暴力的因素,並提出改革的可能方向。
「如果不能自律,我只能用他律了,最強的他律就是法律。」林佳和教授談及在自律極強的歐美各國,國家基本上不需要去特別介入體育活動,體育圈內部就能在選任與監督下排除不適任的教練。
柔道事件後,有人立刻停止孩子的運動課程,也有人開始每一堂都「陪上」,有人說那是特例大部份的人不會遇到,還有人說找有教練執照的就沒問題。各種說法各有道理,但沒有人可以保證,下次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我們內心明白,就算是對的教練對的場地,也保證不了什麼。什麼都無法保證,那是不是乾脆不要讓孩子學運動?
【人本論壇】
2 水女的身影美嗎?── 史英
【特別企畫】
8 前言── 編輯部
10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 江思妤
14 運動是有道理可說的科學–專訪謝伸裕教授── 採訪/朱慧雯
19 柔道事件後,臺灣準備好痛定思痛了嗎?──專訪林佳和教授── 李昀修
25 還要讓小孩學運動嗎?── 陳稚宜
【父母百寶箱】
30 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陳雅萍
【他方遠方都不是彼方】
40 先有邦交才有幫助?──MONICA(舊鞋救命專案經理)
【民主的滋味】
46 噤滯時光裡的將軍玫瑰 ── 陳婉玲、陳燕琪
【欸!這個月看什麼】
58 「坐」個不停的班級經營,到底何時才能暫停?── 陳培瑜
【華麗島秘話】
62 鬼月傳說:紙娃娃會動── 長安
【全集中 Làu台語】
72 柒之型:說「台語」的政治性── 石牧民
【申訴案現場】
74 被推出校門的孩子 ── 施宜昕
【萬千視野,照見兒童性侵】
82 聽懂兒童的求救:兒童性侵受害者會如何揭露── 徐思寧、陳潔晧
【南海菩薩的法槌】
94 學網球的代價,誰來買單?── 張萍
【人本紀事】
102 這是一場,找回主體性的運動 ── 台北辦公室
104 這種洗腦(醒腦),我可以!── 龐鳳琴
106 最有行動力的在地組織 ── 吳麗芬
107 不打小孩聯盟成立了!! ── 新竹辦公室
108 來,與孩子立約 ── 中部辦公室
109 這一天,我們出發,建立不打小孩的國家─制度允許的暴力 ── 南部辦公室
脫胎換骨後的「人本教育札記」,雖然站都還站不大穩,但正在奮力迎上去歡迎大家;無論是處心積慮的,或是一不小心的來到,我們都全心全意地歡迎啊──這就叫做語無倫次,說來說去,除了「歡迎」二字,什麼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