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兒童性侵害,從教師的專業界線培訓開始
什麼是教師的專業界線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會牽涉界線。不論是個人的關係還是專業的關係,界線是幫助我們界定不同身份及角色的限制與界限。界線會隨著不同類型的關係而不一樣。教師與學生關係之間的專業界線(professional boundaries),是師生互動與學習的基礎。學生在這段關係裡依賴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與引導。教師有義務提供教育,但不可濫用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依賴,以換取個人利益或滿足個人需求。
教師與學生關係之間的專業界線牽涉很多範疇,大致可分為情緒界線、關係界線、權力界線、溝通界線及身體界線。(註一)。當教師錯誤運用與學生之間權力不對等的關係,損害到學生的安全與福祉時,教師便逾越了師生關係的「專業界線」。(註二)
教師逾越了專業界線會有什麼後果?
教師對師生關係「專業界線」的認知與實踐,能協助教師提高個人警覺,避免行為失當,特別是避免與學生的互動牽涉性誘騙行為,甚至逾越了與師生之間的「性界線」(sexual boundary)。
教師逾越了「性界線」並不是罕見的事情。美國有研究指出,高達9.6%的學生(八至十一年級)曾遇到教師有以下牽涉「性」的不適當行為(註三):
- 對學生說色情的笑話、色情的評價或擺出色情的姿勢。
- 展示或給予學生色情的照片、影片、圖像或插畫。
- 傳色情訊息、電郵或留下色情的字條。
- 散布關於學生的「性」謠言。
- 偷看學生更衣或沐浴。
- 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性器官或屁股。
- 以情慾的方法觸碰、抓或捏學生。
- 以情慾的方式刷拭學生的衣服。
- 以情慾的方式拉扯學生的衣服。
- 脫下或拉下學生的衣服。
- 以情慾的方式擋著學生的路或把學生困在死角。
- 強迫學生親吻教師。
- 強迫學生進行親吻以外的色情互動。
這些逾越了「性界線」的教師不當行為,牽涉了對學生的性騷擾、性猥褻甚至性侵害的行為。澳洲皇家調查委員會在2017年發表的報告,更讓我們意識到校園兒童性侵害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嚴重。
澳洲政府在2013年成立皇家調查委員會(The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針對在學校、家外安置機構、宗教團體、體育訓練場所、青年感化院等機構發生的兒童性侵進行全國調查。經歷五年調查,這次全國性的調查發現了超過一萬七千名童年性侵受害者。當中30.1%的兒童性侵加害者是學校的老師。(註四)
降低校園性侵害的危機:教師界線培訓
教師對學生性侵害行為明顯逾越了教師專業界線,特別是與學生之間的性界線與關係界線。兒童性侵害是嚴重的犯罪行為。這些教師利用了學生對師長的信任,對受害學生帶來嚴重而且長遠的傷害。教師對學生性侵害,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的生涯、學校的聲譽、以及大眾對教育體系的信心,都帶來嚴峻的影響。
為了降低校園性侵害發生的機會,各國政府都推出各種措施支持教師建立及維持師生關係的專業界線,例如設定師生關係專業界線指引;推行兒童、教師及家長的性侵預防教育;以及推行教師的師生關係「界線培訓」(boundary training)。
教師的「界線培訓」是支持教師維護「專業界線」的訓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師生之間良好及安全的界線,會支持教師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育、監督及引導,並幫助學生在情感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及成長。然而教師不論在入職前及在職期間,皆需要得到適當的訓練與支持,學習與練習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及安全的關係界線。
界線培訓的目的
「界線培訓」的目的是讓教師更具體和深入了解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師生關係,並學習如何在鼓勵學習的環境中與學生建立界限。「界線培訓」基本能達到以下目的:
- 協助老師與學生建立健康的界線,促進健康及安全的師生關係。
- 協助教師覺察自己的行為會否已經牽涉不當行為,例如性騷擾、霸凌及利益衝突,減少教師逾越專業界線的發生。
- 協助教師判斷校內是否有其他教師違反了專業界線。
「界線培訓」是積極預防校園內教職員對兒童性侵害行為的預防措施。「界線培訓」不但協助教師覺察自己的行為,培訓課程同時警告潛在的兒童性侵加害者,他們的行為將會受到仔細審查。學校內所有的教職員、輔導員、體育教練、志工,均適合接受「界線培訓」。「界線培訓」可以協助校內所有成人判斷其他教職員的行為是否適當,是否牽涉越界行為,增加校內成人舉報教師不適當行為的信心。
界線培訓的教學模式與內容
教師的「專業界線」是近年不少國家教師培訓中漸漸受到重視的能力。澳洲超過50%的大學的師資培訓課程包含強制的教師倫理課程,推廣教師專業界線的理解和預防越界行為。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 教育局推出的「教育者道德與操守工具」(Educator Ethics and Conduct Toolkit)是其中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教師專業界線培訓課程。這是一個為期三天的工作坊,共有八個單元。其中「私人及專業的生活」(Private & Professional Lives)及「與學生的關係」(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兩個單元的內容主要是協助教師認識及建立界線。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教育局的「教師教育及導師方案」(Teacher Education and Mentoring Program, TEAM)則是提供給新入職教師為期兩年的課程。課程共五個單元,其中單元「專業責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內容主要是協助老師理解自己如何在每天與學生相處的互動中符合專業操守,並學習如何建立健康的專業界線。
教師界線培訓的教學模式,除了講座授課、線上教學、影片等授課形式外,情境演練、案例研究及小組討論是非常有效的教學形式。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理解自己在教育現場的各種角色、練習思考各種可能的情境、討論因應策略,並可以自在的提出疑惑。
界線培訓的教授內容主要包括:
- 引導教師深入理解他們的角色。
- 認識教師專業界線的概念。
- 辨認合適的師生互動。
- 辨認違反師生專業界線的行為。
- 辨認兒童性誘騙及兒童性侵害行為。
- 理解教師越界行為出現的原因,並提高警覺。
- 認識當地師生專業界線的相關法令、學校的兒童保護政策及師生關係專業界線守則。
- 認識道德兩難情境的決策模式(decision-making model)。
- 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情境。
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Mike Steinhoff
覺察逾越師生專業界線的風險因素
教師對學生性侵害行為不但嚴重傷害了學生,當事的教師也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教師可能因為逾越了與師生之間的「性界線」,而永久失去教師專業資格,並承擔法律責任。當教師花了那麼多年的學習與培訓取得教師的專業資格後,到底甚麼因素會促使教師逾越師生之間的專業界線,特別是牽涉與學生的「性界線」?
教師界線培訓的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協助教師學習覺察自己的行為及個人生活的環境與壓力,會如何影響自己與學生的相處與互動。教師需要理解到哪些環境脈絡及個人的脆弱性,增加了師生界線變得模糊的可能性。這些增加教師越界的因素包括:
- 教師在比較偏遠、農村或小社區內工作及居住。
- 教師除了校內的教職外,同時在校外擔任學生的補習老師、體育教練或其他課外活動的老師(小社區或偏鄉有較高機會出現這種雙重身份的教師)。
- 教師運用網路社交媒體作為教學的一部分。
- 工作內容需要經常與學生單獨相處,例如音樂老師、體育教練、家教老師。
- 年輕及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希望學生覺得自己友善、容易相處,期待學生「喜歡」自己或視自己為同儕。
- 教師正經歷個人的情感、社交、情緒、精神健康或工作的問題,例如婚姻問題、工作壓力。
- 教師有受關注的需求。
- 教師有未處理的情感議題或過去經歷的虐待所留下的創傷還沒復原。
- 教師沒有得到相關的界線或道德訓練。
除了上述增加教師越界的風險因素,教師若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權力不平等關係、缺乏設立健康界線的技巧、對自身的專業角色混淆、及對教師應有的責任缺乏意識時,便較不容易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已經逾越了師生之間的專業界線。而學校的物理環境、政策、教學實務及校園文化,會進一步增加教師可能逾越專業界線的危機。例如教師有密閉的辦公室、學校缺乏教師運用社交媒體的指引、校園的文化不鼓勵討論師生的界線等,均增加了潛在的兒童性侵加害者犯案的機會。
如何辨認哪些行為違反了師生專業界線?
很多教師的越界行為,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身的需求應如何得到滿足。一個人的需求會涉及很多層面,例如親密的感覺、被接納的期待、歸屬、陪伴、掌握權力、被肯定以及性的滿足感等。教師需要覺察到自己的需求,意識到成人如何輕易從兒童及青少年身上取得支持、親密感甚至身體接觸,並理解到教師不可利用學生的信任而滿足自身的需求。
界線訓練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協助教師辨認自己或其他教師是否利用了學生滿足教師自身的需求。其中一個協助教師辨認越界行為的方式,是教導教師透過決策模式,思考和判斷自己是否牽涉問題行為。Wurtele整理的「違反性界線的自我評估清單」(Self-assessment checklist for sexual boundary violations)是以一系列的提問,協助教師在不同情境思考自身行為是否合適(註五):
- 我的個人生活中是否有任何經歷或問題可能使我容易越界? (例如,酗酒或吸毒、孤獨、沮喪、被孤立、虐待的倖存者)(性虐待、情緒虐待及身體虐待)
- 我可以在工作之外的環境滿足我的個人需求嗎?
- 我是否認知到我在專業職位上與青少年的權力差異?
- 我上班時是否期望看到一個特定的青少年?
- 我會安排與一個特定的青少年一起度過時光嗎?(例如開車接送、邀請到我家、一起外出吃午飯)
- 我有不希望家人或主管知道我和青少年一起做的事情嗎?
- 我是否不願意讓同事整天觀察我的行為?
- 我曾與青少年談論我的私事嗎?
- 我是否曾透過數位設備與特定的青少年聯繫?(例如提供我的家庭/手機號碼;在Facebook或其他社交媒體上把特定青少年加「好友」)
- 我認為我可以請青少年幫我做私人的事嗎?
- 我會給予青少年特殊待遇嗎?(例如忽略學生違反規則的行為、授予學生特殊特權、贈送禮物)
- 我曾經問過或收過青少年的個人建議嗎?
- 我是否曾不想讓青少年錄音或錄影我說過什麼或做了什麼?
- 我是否曾有觸摸某個特定青少年的想法或幻想?這想法是否有助長我思考如何與那個青少年單獨在一起?
- 我有沒有曾經堅持擁抱、撫摸、親吻、呵癢、或與孩子摔跤,即使孩子不想這種身體接觸?
- 我是否曾感到迫不及待想與特定的青少年分享好消息或壞消息?
- 我是否認為,無論我要求什麼,都不允許青少年對我說「不」?
- 我是否曾經允許一個青少年與我談論性經歷或性幻想,或者在我面前講述性笑話?
- 我是否曾經與青少年談論過我的性經歷或性幻想,或曾向青少年講過性笑話?
- 我是否愛上我的學生或我服務機構的青少年?我是否曾經讓一個青少年覺得我們有「特殊」的關係? (例如,告訴青少年「我愛你」)
案例研究的主題
師生關係的專業界線與教學的時間、地點、意圖及活動有密切關係。界線訓練應該根據當地的脈絡、學校的特性、學生的年齡層等作細緻調整。針對某些教師在學校場域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情境或挑戰,界線訓練通常會作更深入和細緻的描述,如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會面、社交媒體的運用、身體接觸、在外夜宿、家訪、宿舍等主題,需要在培訓期間協助教師建立與維持專業界線。以下以單獨會面及網路通訊軟體使用為例。
■ 單獨會面
教師有時會出於教學需求或尊重學生隱私或尊嚴,而安排一對一的會面或教學。某些學校會有明確政策限制成年人與學生一對一互動。如需要一對一教學,有些學校會要求時至少有兩位成年人在場。有些學校則會要求教師在單對單教學前,需要先得到學校上級的書面同意。見面時間最好安排在一般上學時段,見面地點最好是安排在學校開放的教室。
若教師與學生約在非上學時間會面,最重要的是約在校內公開而能見度高的地點會面。若沒有明確的脈絡或合理的教學需求,即使有學校或父母的同意,教師與學生在咖啡店或任何社交場所會面,也不一定是適當的舉動。這類政策的目的在預防成人與學生獨處,降低兒童性侵的風險。
除注意單獨會面的原因、時間、地點和報備外,一些培訓課程會建議教師進行一對一會面的。
會談記錄,包括會談理由、上級授權單獨會面的紀錄、見面的內容等。
■ 社交媒體及智慧手機的運用
社交媒體的運用常常會不經意的把教師與學生關係帶進入模糊的地帶,所以在教師「界線培訓」課程中,討論如何區分社交媒體私人及專業用途,是很重要的主題。教師在使用網路及社交媒體時,應注意只用學校授權的方式與學生溝通,包括通訊軟體。教師與學生不應交換個人的電郵、個人的電話號碼、或任何社交媒體帳號。有些學校更會有政策要求教師不可接受學生的社交媒體交友邀請、不可按讚學生貼文,追蹤學生頁面也都是不適當的行為。
教師也要注意不可在個人的社交平台或網路平台,上傳或公開學生的資料與照片。教師也不可在未經學生的同意下拍攝照片。在未經授權下,教師也不可對校內員工或其他學生發送照片或影片。
為學生提供界線訓練
一般為學生提供的兒童性侵防治的課程,內容很少說明作為教師也可能是性侵加害者。學生需要知道教師有可能跨越界線,及學習如果遇到教師跨越界線時如何應對。所以除了校內的教職員需要接受「界線訓練」,學生同樣需要了解教師不應跨越的界限在哪裡。為學生提供「界線訓練」,這些知識不論對於可能成為性侵害目標的學生,或是曾經目擊或耳聞教師逾越行為的學生,都非常重要。學生需要知道教師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並且知道可以向誰報告或討論此類事件的成人。
建立兒童的安全成長環境,家庭、社區及學校缺一不可。我們除了要時刻監督兒童生活周遭接觸的所有成人是否維持健康的界線外,也需要教導兒童辨認他們的自身的界線及權利是否被侵犯,才能進一步築起更完整的兒童保護網。
註一:有關教師的情緒界線、關係界線、權力界線、溝通界線及身體界線之界定與例子,請參考《人本教育札記》367期中,我們撰寫的文章〈師生關係的「專業界線」是什麼?如何能預防兒童性誘騙?〉。
註二:Australasian Teacher Regulatory Authorities. (2015). Managing Professional Boundaries: Guidelines for Teachers. Melbourne: Australasian Teacher Regulatory Authorities.
註三:Shakeshaft, C. (2004). Educator sexual misconduct: A synthesis of existing literature.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the Under Secretary. pp. 17-18.
註四: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Sexual Abuse (2017). Final report:
Volume 2, Nature and caus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p. 99.
註五:Wurtele, S. K. (2012). Preventing the sexual exploitation of minors in youth-serving organization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4(12), 2442–2453.
參考文獻:
Graham, A., Bahr, N., Truscott, J. & Powell, M. (2018). Teachers’ Professional Boundary Transgressions: A Literature Summary. Lismore: Centre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United Educators (2006). Boundary training: Promoting healthy adult-student relationships in schools. Public School News, Nov. pp. 1-5.
Wurtele, S. K., Mathews, B. & Kenny, M. C. (2019). Keeping students out of harm’s way: Reducing risks of educator sexual misconduct.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28:2, 160-186.
Zarra, E. J. (2016). Addressing 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 Secondar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CLEARvoz Journal, 3(2), 15-29.
徐思寧、陳潔晧/《蝴蝶朵朵》繪者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68期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學校連三罪行:吃案、沒收不適任、強逼轉學!市府缺席!人民無奈?
本會接獲家長檢舉臺中市大安區國小王姓總務主任霸凌學生、將學生鎖在儲藏室內、逼迫學生轉學,家長向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均遭敷衍回應,容許學校拖延長達兩個月才啟動調查。今調查結果出爐,調查報告竟認定王姓總務主任的行為不成立霸凌……
面對困難 學輔效能才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台灣近年學生自殺、自傷人數不斷攀升,在上一次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時,來台的國際專家特別指出「自殺率上升並非歸因於兒少個人議題,而是導致心理不健康更廣泛的結構性議題,包括學業壓力、霸凌及不當對待。」
解聘霸凌教師,教評會不要師師相護!
高雄市文德國小龔姓教師遭檢舉有長期霸凌學生之行為,且經教育局組成府級調查小組調查,認定霸凌成立,並建議應「解聘」一年到四年。然而,據聞該校教評會只想依教師法第18條「停聘」龔師。也就是,停聘年限一到,龔師就可以回到學校繼續任教。
羽球隊員受虐,北市府有責!蔣市長一句停聘查辦,並不能勾銷教育局包庇前案之責。
該校體育班導師,同時也是這次事件中的羽球隊的總教練李姓教師,對素不相識之學童推打、打巴掌、拽拖致學童身體有多處抓傷和紅腫,內心的創傷需透過心理諮商修復。事後經家長提告,被臺北地檢署起訴傷害罪和強制罪,目前在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中……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保護小孩人人有責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於1998年起源於美國,人本教育基金會結合社會大眾力量共同推動的「430 國際不打小孩日」活動已經邁向第十九年了。其核心精神是「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
兒童安全刻不容緩 台灣要立即建立兒童工作證制度
新竹「怡然自得人文生態工作室」辦理長年辦理寒暑假兒童營隊,但近期被發現負責人曾於營隊中犯對兒童性侵案,但這樣的風險不只發生在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