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解憂柑仔店》家長要談電玩又要不傷感情 請先不要讓道理成為控制小孩的工具 | 人本教育札記

談電玩,別讓道理成為控制的工具

文︱陳雅萍 (人本教育中心主任)
圖︱Photo by Branden Skeli on Unsplash

人本教育基金會的朋友們,你們好:
最近,唸小五的兒子和同學間流行線上遊戲,兒子談的全是電玩,同學間的互動,好像也只專注在線上遊戲的過關晉級與購買遊戲點數。我很擔心孩子這樣的生活方式,請問,我可以怎麼跟兒子談呢?

親愛的家長:

大多數的父母,對於孩子玩線上遊戲都有許多擔心,該如何和孩子談?建議您可以掌握幾個原則:

一、理解孩子是溝通的前提

孩子進入了學校的團體生活,同儕間的影響力一定會左右著孩子的生活方式,孩子與同學相處,常會需要共同的話題作為互動基礎。因此,我們在介入時必須替孩子考量到這點。同時,電玩確有其吸引人之處,這恐怕不是我們能矇眼否認的,所以,即便我們無法完全贊同,也不要先排斥。有了願意理解孩子的心理準備,才有可能進入講道理的階段。

二、講道理之前先做功課:

大人要求孩子某些行為規範,有時候只是憑藉著直覺的想法,不見得已經想清楚事情本身的道理;講道理之前先做功課,目的是讓我們有話可說,而不是以大人的權威去壓孩子,更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例如,先試著瞭解孩子玩的到底是什麼?玩法如何?這些線上遊戲中,角色互動的心理機制為何?是以正向的互動為主,還是以暴力和仇恨出發?業者設計遊戲點數的商業意圖是什麼?電玩對大腦運作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瞭解和討論這些真正與孩子切身相關的知識,才有助於孩子建立起對事情的判斷力。

三、不要讓道理成為控制的工具:

大人常抱怨,孩子對我們所說的道理根本當作耳邊風,同樣的事講了不知多少遍,孩子還是依然故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可能「講道理」的時機都在孩子行為發生狀況的當下,這時彼此都有情緒,大人說的大多是批評的話,很難講出什麼道理;孩子則忙著閃躲,或是顧著辯解防衛,哪能聽進任何話?另一方面,道理的目的是要提供孩子「為自己做決定」的思考依據,而不是道理講完,孩子就一定得聽大人的;道理不該成為要求孩子聽話的工具,否則,難保孩子以後不會為了反對大人的控制而開始反對「講道理」。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預留一些時間,讓道理在孩子心裡發酵。孩子往往在理性上懂得道理,但在行為

控制上還無法這麼快盡如人意,多給孩子一點練習自我控制的機會,對於他們願意嚐試、願意一步步調整,要給予肯定。

四、增加孩子的正向活動:

孩子之所以一直流連於電玩世界中,有一個很大的因素是從電玩所獲得的成就感。當孩子在真實世界中無法找到與人互動的方式、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成就感,就非常容易逃到虛擬世界中去展現自己。 因此,我們要設法提高真實世界的吸引力,除了努力看到孩子的優點並時時給予肯定,也要盡量增加其他的正向活動。如果我們只是限制電玩,而沒有安排其他活動為孩子創造不同的生活體驗,孩子就算沒玩電玩,也只能無聊地晾在那兒,腦中想的恐怕還是電玩吧。 若我們將力氣都花在防堵,親子間只能不斷上演諜對諜的劇碼,更何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親子之間形成對立關係,就讓我們失去影響孩子的機會了。至於同儕間的互動,當孩子的生活經驗變得豐富,很自然地會和同學分享,他也有機會成為改變互動關係的影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