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過SARS ——台灣防疫的浴火重生


亙古不變的焦慮與恐懼
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cloud.shepherd
改進醫學教育與制度,在心理上做好準備
張教授回憶SARS時期,面對感染者,許多醫院第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做,只能眼睜睜看著感染擴大,從醫院傳到另一間醫院,再從醫院傳到社區,「那時我也在高雄,高雄長庚那時也是受災醫院,受創慘重的一所醫院。那時候很多醫護人員,倒的倒,逃的逃,死的死、更多的是慌張無助。所看得到,如同現在很多國家面對武漢病毒情境一樣,醫院及醫療體系的即時崩盤,形成一個很混亂的時期。」
然而這十七年來,台灣有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在醫學教育的改革,「從那時候開始,最大的一個改變及影響,是醫學教育改革。所有的醫學生畢業以後,必須增加了兩年的一般醫學訓練,加入醫學倫理與一般醫學教育。完成兩年的一般醫學訓練後,才能進入專科醫師訓練計劃。」張教授說,「這兩年的一般醫學訓練內容,強調醫學倫理、感染控制、社區醫學、一般醫學基本核心與技能訓練等」。「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得到部分的成果了。你看現在年輕的醫師,經過這兩年的洗禮,防護衣、洗手、插管等防護動作,都能上手,不像當年一樣,年輕的醫生身先士卒,也不知道怎麼樣來防禦,先死掉了。」
除醫學教育重大的改革外,醫院管理也有很大與改變與要求。「當時醫院一個一個淪陷,醫院也不知道如何來因應生物災難引發的『大流行』及感染控管。十七年來,每年的醫院督導考核或是評鑑,都將病人安全、感染控管、重大災難之處理等,列為重點考核項目。所以現在每一家醫院,都有相關的法規及處理辦法,循序執行。」這也就是說,疫情尚未大規模發生時,許多醫院在過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應變了。
最重要的是,傳染病防治法的修訂,更為周延。「當年的疫情,開始是發生在台北,當時的台北市跟中央不同調,你講你的、我做我的,使得疫情不斷的向外縣市擴散,我們也得到了慘痛的教訓。」經過幾次的修法,目前疫情處理辦法,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一處理,對不合作者及散佈謠言者,也訂有明確的罰則。對疫情的進展,也有透明化、統一對外說明的機制,以解除大眾的疑慮,更希望全體國民,不為己私,遵守規定,共度危機。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展,科技也有很大的進步。例如,對於病毒的瞭解與各種檢驗方法的應用,以及藥物或疫苗的研發,都比以往要快速及進步。加上資訊傳播的發達,使到我們能在很快的時間內,能瞭解疫情。然而,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由於很多「無知」的人,不能從分的瞭解問題,利用社群網路,轉發一些不當的訊息,造成別人的恐慌與不安,無形中,也間接的在「害人」。
正確的資訊可以減少焦慮
從張教授所提到的,在SARS事件後,經過了一連串醫學教育的改革、醫政及法律的修訂與執行,對於任何危險事件的控管與處置,有所依循,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傷。重大災難,不論人天災人禍,在所難免。然而,我們更要去瞭解各種的危害事件,平時就要認真的做好危害評估、危險控管及危機處理,臨危時才會處驚不變,能夠處置泰然。我們的確是從SARS 中學到了寶貴的教訓,相對於很多國家,包括了先進的歐美各國,遺憾的不能從我們的慘痛教訓中學習,而重蹈覆徹。
由於科技的進步,使到我們對過去很多不瞭解的事情,例如病毒,可以更快速的來解密。其實,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毒』的人心。在SARS流行時,醫護人員因為照顧病患而成為了受害者,一般人看到醫護人員會躲避,進入電梯時,人家看到你是醫療人員,趕快跑出去,好像遇到一個病毒一樣,就連同他們的孩子,在學校時也遭受到歧視、排擠,醫療人員因此而被汙名化,這種心理不太好。目前的武漢病毒也是一樣,居住在武漢的人,何來其罪,只不過是病毒是從那裏傳播出來的,就被遭到歧視、排擠、汙名化。人類的進步,卻趕不上科學的進步,對潛意識無知的恐懼心理,如同「鬼」一樣,錯誤植入及烙印在我們偏執的腦中。面對受害者,不論是誰,是需要我們來關懷、扶持與幫助。若你沒有能力來幫助他們,至少不要轉遞一些偏執的言論,造成他們二次的傷害。
這一兩星期內,台灣的個案倍數的增長,主要是第二波從許多國外回來的民眾陸續確認,引起了一波恐慌外,也讓許多人非常憤怒,在網路上惡言相向。但張教授認為,這樣其實無法解決問題,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只是吐一時的爽快。試想,你若是他們,也希望被傳染到病毒嗎?除不必要的旅遊外,很多是去辦公或是留學生,也有的是過境的外國人。「在這患難時期,我們不要去製造這樣的紛爭,要同理及互相扶持互相來幫忙,是非常重要的。」張教授說,「疫情發生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每一個人都要自己犧牲一點,改變一點,就可以成全大家,很快就可以度過難關,因為這是一個公共的問題。」
十七年前的慘痛教訓,讓我們有了今天強壯的防疫。在台灣的醫護人員不斷提升精進自我的同時,身為一般民眾的我們,也可以在這疫情期間,幫助大家,加強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勤洗手、不遠遊、不聚眾集會、不散布不實訊息,照顧自己的身體、維持健康生活的好習慣。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40期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