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色恐怖時代被抓走後居然還能回來?和孩子一起讀《來自清水的孩子》 讀出不同的氣味 | 人本教育札記

和孩子一起讀《來自清水的孩子》

文︱半路媽媽

--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92期

「我不要看!」小萬看到書的第一時間就拒絕。

「但是,上次你不是很驚訝有人在白色恐怖時代被抓走後居然還能回來?這本書就是講『回來的人』的故事耶。」我試著勸誘,小萬轉開頭,展現沒興趣的樣子。

「那…我一邊看,一邊念給你聽?」

「好啊,但我跟妳說,我很忙喔。」他再次聲明。

於是我讀起《來自清水的孩子》,這套以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前輩,真人真事故事為基底,組織細膩、規模龐大的歷史漫畫。

「你看!書裡的對白大字是台語和日語,小字才是華語耶。」我第一個驚艷就落在這個點,小萬好奇的探頭過來看看,讀了幾行,問我阿舍是什麼?

「阿舍通常說的是有錢人家的少爺,但故事裡說的是主角的爸爸。」我們沒在這裡停太久,故事繼續念下去,從焜霖小時候的日本學校生活,講到終戰那天、被莫名逮捕的那天、被帶走後的種種刑求,我讀著讀著哽咽起來,實在是一個糟透了的時代,糟透了的統治者。小萬一邊聽我唸,手邊的事也慢了下來。

「然後呢?他被抓去哪裡了?」小萬抬起頭追問,見我哽咽沒繼續唸,就把書搶過去自己翻看。「把參加讀書會的人關起來,超恐怖耶!他們讀什麼書?讀書為什麼不行?」小萬邊看邊喊。

「那你想,假如你是獨裁者,你會把看什麼書的人抓走?」我反問。

「罵獨裁者的書、說獨裁者壞話的書、說他很壞的書、叫大家不要相信他的書、告訴大家誰是獨裁者的書。」小萬連珠炮的說了一堆。

「也許你說的都對喔…」我稍稍補充,在那個年代讀書的人都可能被抓走,還有不願意讀統治者指定的書的人,還有各種會引起統治者和他的手下一點點擔心的人,這抓捕是寧可錯抓一百不願放過一人的。

「不讀書也被抓走喔,太奇怪了吧!怕他近視嗎?」小萬的回應瞬間又回到了二年級小孩的真實生活,也反應了爸媽的日常碎唸。

讀到綠島監獄的段落,我隨口問他:「你覺得為什麼獨裁者要把醫生、校長、舞者這些很厲害的人抓進監獄?」

小萬放下書,用超浮誇的捲舌口音說:「獨裁者,要讓監獄變成一個很好的學校,一個沒有人會反抗跟抗議的學校。」這突來的戲劇腔讓人有措手不及的喜感,我也佩服原先說不看不看絕對不看的孩子,沉浸書裡的故事到入戲的程度。

一個晚上,我們稀哩呼嚕唸完全套四集漫畫,翻看著漫畫內容和附加的補充說明,字裡行間藏著扎實的田野調查與資料蒐集,也可窺見作者們的用心,讓讀者透過一個人的故事,看見整個時代。雖然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要完全理解所有的歷史脈絡與背景尚有難度,但人的故事總是好看,能說故事的圖像,也總帶著力量,我也期待未來,不同年紀的他讀出不同的氣味。

圖片提供/半路媽媽
《來自清水的孩子》內頁/慢工出版

睡前,我們躺著聊天,隨口問起小萬是否會對故事裡的情節感到害怕。

「超怕,可怕死了!」我猜想也許這是一開始他不想看的原因之一,便追問這樣的書,他還會覺得要給小孩看嗎?

「要啊!就是要說這些故事啊!吼,我真的很怕它會再發生耶!」

「就像《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裡面說的那樣嗎?」

「對啦,但我一半不想說(這些故事),因為可能比較小的小孩聽了會害怕,另外一半很想說,因為覺得這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他斬釘截鐵,毫無疑問。

「這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二年級的孩子留下這個結論,沉沉睡去。看著他的睡臉,我想起那句電影裡的經典台詞「睡一覺,起來台灣就不一樣了。」台灣會不一樣嗎?在蔡焜霖前輩的故事中,我們看見了台灣的改變,漸漸地漸漸的改變。如果越來越多的人也認為這是重要的記憶,我想,孩子睡醒之後的台灣,一天會比一天更好吧,只要我們持續記得,持續述說。

《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玉山社出版
文︱半路媽媽
圖片提供︱慢工出版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人父母/教師的您,是否正在追尋答案?進步的源頭,來自不斷的思索與釐清。《人本教育札記》多次榮獲金鼎獎、金蝶獎的肯定!國內第一本為家長及關心教育者所編寫的專業教育月刊,提供您看教育的不同角度。每個月都陪您,一步一步向前,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