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不正常為日常的教育現場:希望學校把我們當學生看,而不是他們拿來訓斥、炫耀的工具 | 人本教育札記

高同學/南部學生代表 

❝ 希望學校把我們當學生看,而不是他們拿來訓斥、炫耀的工具

每當接到同學申訴,或自己遇到,我們總是默默地承受下來,我們不知道怎麼說、怎麼做,其實我們只是想要「教學正常化」而已。

剛開學的時候,A校的吳老師(化名)在班上對小明(化名)使用「言語暴力」,每次只要是吳老師的課他總是用言語去針對小明,小明在每一次的課堂都因為老師的言語感到不舒服,甚至心理慢慢出現了問題;其實這就是教學現場最常見的,但每次都礙於證據不足、老師說他沒有那個意思去塘塞掉這件事,甚至有同學說出自己看見的事情後,還被老師威脅。

這幾年一直在強調「第八節正常化」,但似乎都跟實際上的不一樣。B校教務處的公佈欄貼著「敬請各位老師第八節勿上進度」,但可以發現,明明教務處的單子寫著不能上進度,卻還是有一群老師都在上進度,甚至會威脅學生說「不上第八節會很慘」或是其他類似的言論, 學生只能被迫接受老師的不合理要求,去上第八節課。

其實這些問題也不是在高中端發生,像C國中就有著強迫上第八節的陋習,我自己也曾看過老師當面打電話問不參加的學生家長為什麼勾選不同意參加,接下來就會說「不參加會跟不上、我們都會上進度」,而這些在幾個月後也會發生在寒暑輔的意願調查上,同學們也只能默默的將不同意改成同意。

「借課」,我們認為的借課是有借有還的那種,但在教學現場並不是這樣。常見的美術課、家政課、表演藝術課、童軍課、音樂課等休閒類型的課,常常會被主科的老師借走,那同學可能還很天真的認為老師借完後會還吧?甚至,有的學校直接安排主科老師授課,變相的以「家政課之實行上英文課」。

教學正常化這個名詞已經在學生間流傳很久,但學生實際上真的感受不到,看似民主進步的現在,不分公私立的學校違法現象依舊存在,沒有一個學生應該在學校受到威脅、不平等的對待;每每學生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結果是什麼?是讓學生更害怕了,而那些主管機關的回應是什麼?是我們在備查了、我們有叮嚀他們要改善了,但說了那麼多,我們還是沒有看見啊。

學生進了校門沒有了人權,學校那扇門不是拿來把學生集中關起來威權訓練的,教育改革、教學正常化喊了這麼多年,學生渴望的只是希望學校把我們當學生看,而不是他們拿來訓斥、炫耀的工具。


文︱高同學(南部學生代表)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人父母/教師的您,是否正在追尋答案?進步的源頭,來自不斷的思索與釐清。《人本教育札記》多次榮獲金鼎獎、金蝶獎的肯定!國內第一本為家長及關心教育者所編寫的專業教育月刊,提供您看教育的不同角度。每個月都陪您,一步一步向前,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