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87期
紀錄片《創傷的智慧》中麥特醫師(Gabor Maté)定義創傷是與自我失去連結。
與自我失去連結是什麼意思?
每個人成長過程,可能會發生一些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身邊沒有可以幫助我們調節的大人,但這些事件帶來很劇烈的痛苦與情緒,我們只能開始跟自己失去連結,開始離開自己的身體與自己的情緒。
什麼是創傷知情
很多人以為創傷知情是一種治療創傷的方法,其實不是,創傷知情是一個重新看待事情的眼光。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創傷。很多的症狀或行為,都是過去為了要存活、適應這個創傷,所形成的生存機制。
理解創傷,辨識出這些症狀之後,我們可以用創傷知情做回應:檢視工作的地點或身處的環境,有沒有哪些政策是可能讓人再度受創,或是可能讓那些正在復原、或從藥物成癮中復原的人再度受創。從系統的層面開始改,可以防止人們再度受創。
世代傳承的創傷
除了自己經歷的事件,我們還接受了很多世代的,傳承的創傷,如家庭創傷、歷史創傷與文化創傷:
■ 家庭創傷
紀錄片中,麥特醫師與一群藥物成癮的女性對談,其中一位女性提到她十六歲的時候被計程車司機綁架。麥特醫師問:「警察是不是都在找妳?」她說:「沒有,因為媽媽以為我逃家,所以沒有報警。」不只失蹤沒有人找,小時候的她很常被爸爸打,沒有人能夠傾訴,而她的媽媽小時候也受虐,經歷過很多創傷,沒有能力保護她。
每一個人,在原生家庭都有某種程度的創傷,可能是你的家人對你做了某些事,或,沒有做某些事情。但原生家庭的創傷是被傳承下來的。想像一下,今天一個極度受創的媽媽,她跟自己失去連結、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沒有辦法滿足小孩情緒上的需求,然後,小孩沒有人幫他處理情緒,也開始跟自己失去連結。
這就是家庭內的創傷不斷地被傳承的原因。一直到家庭當中有個人夠勇敢,能夠停下來,轉頭看我到底傳承了多少創傷?那個人開始改變,才有辦法制止這個創傷傳給下一代。
■ 歷史創傷
美國的蓄奴制度加上幾百年來的種族歧視,對黑人就是非常大的創傷,經歷大屠殺的猶太人也是。如果他們自己沒有處理創傷,可能會麻痺、與自己脫離,因為這是他們從歧視、大屠殺存活的方法。這樣的創傷,一代代傳下去。
在台灣,我們的上一輩也經歷過很多歷史創傷,比如二二八、白色恐怖。想一下我們的父母親或是更早之前的祖先們,經歷過哪些創傷,哪些痛苦可能沒有被看見,下一步就是,那我們現在能不能來處理。
■ 文化創傷
今年(2021)六月份有個報導,在加拿大的一間寄宿學校發現兩百多個北美原住民小孩的屍體。
過去歐洲白人侵略美洲,迫害北美原住民,把原住民孩子送去寄宿學校,讓他們跟父母親分開,剝奪他們的文化、語言,剝奪他們的名字、習俗。原住民經歷了文化的大屠殺,直到現在,還有非常多的原住民,沒辦法跟自己的文化有連結,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文化創傷。
■ 創傷知情的眼光
創傷知情是一個眼光,是看待一個人發生了什麼事,而不是指責:你有什麼問題、你怎麼會這個樣子。
人們為了回應環境或生長過程而形成的行為,像是紀錄片當中的吸毒者、成癮者,很多是被社會唾棄的。但有些方式會被社會讚賞,比如說:網路成癮、社群網站成癮、工作成癮、忙碌成癮或是非常追求成就、財富、地位、權力等等。追究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可以發現,二者沒有多大的差別。
這些行為(犯錯、成癮)不是問題的本身,光是能夠從過去那些嚴重的受創存活,就代表受創的人身上有非常多的韌性與復原力。用這樣的角度,看待我們自己以及每一個人。你就走上創傷知情的道路。
■ 社會的集體創傷
社會有非常多集體創傷的症狀,我們都跟自己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分離,也是因為這樣的麻痺,我們開始看不見別人的痛苦。
以我現在住的西雅圖為例,西雅圖有非常多無家可歸的人,我常會看到一個非常奇妙的景象,公園裡有非常多的人鋪在草地上野餐,旁邊躺椅上就有個無家可歸者在那邊睡覺,大家可以視而不見。我就在想,這些人某種程度上都解離了,不然我們在這樣的狀況下看到無家可歸者,怎麼能完全不用感受到他們的情緒,然後繼續生活。
麥特醫師提到當我們跟自己分離,我們也跟地球disconnect,我們不會在意自己怎樣破壞這個地球;我們不住在自己的身體裡,只住在自己的大腦裡,所以我們只存在分析、想事情的階段,而沒有在身體裡產生感受。
怎麼處理創傷?
我們要做的是找回跟自己的連結,可以檢視社會的文化加諸哪些束縛,讓我們沒辦法與自己有連結。例如:很多人從小被灌輸女性不可以生氣、男性不可以哭,所以我們會壓抑自己。
麥特醫師說的一句話我很喜歡:
“Underneath that traumatized persona, there is the healthy individual who has never found expression in this life. If you see that, then you are trauma-informed.”
受創的人內心裡有個非常健康的人,只是那個非常健康的人,還沒有機會表達他真實的自己。
觀察嬰兒,我們可以看到人原本就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會想要跟身邊的人有連結,也能表達任何的情緒,這就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愛人可以被愛。創傷的復原,就是找回那個本來的自己,這些愛人、被愛,與人連結的能力。
■ 創傷的智慧
這個紀錄片的名稱:《創傷的智慧》(The Wisdom of Trauma)其實有兩個含意,第一個是我們從處理自己的創傷的過程找到智慧。第二個含意,這些症狀或行為就是身體的智慧;比如說,從小你被侵害,那時候的痛苦實在太劇烈,所以你就解離了,覺得好像離開了自己的身體。這個解離,是我們的身體為了保護我們的智慧。
現在,我們已經是成人,可能傷害已經不在,可是我們的身體繼續卡在過去的生存模式。所以創傷治療,就是我們怎樣「忘卻所學(unlearn)」過去我們學習起來的生存機制。
我想要邀請更多人看這紀錄片,讓我們一起創建一個社群,一起復原。也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你今天看完我說的這些,你想要帶走什麼問題?這些問題都很好,我們把這些問題放心中,然後繼續探索。
- 特別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