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瘟疫蔓延時, 覺察自己、瞭解人
——森小的開學防疫課


你和古人,差在哪裡?
武漢台商的掙扎
森小開學劇第三幕劇本
構思/森小教師群 執筆/林靖強
台商:我是在武漢工作的台商,我正在回台灣的飛機上。但是我好像有點不舒服,有一點發燒跟咳嗽,我要說出來嗎?糟糕,我不知道怎麼辦…只好用那個方法了…召喚「一張桌子兩張椅子」!
(一張桌子兩張椅子和台商A、B面出現)
台商:兩位「我」,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請你們發表一下看法。
台商A面:不要、不要,千萬不要說你身體不舒服,也不要說你在武漢工作。
台商:為甚麼?
台商A面:說了會很麻煩啊,你可能會被隔離、會被罰錢,搞不好會不讓你回台灣。
台商B面:拜託,你不要亂說好不好,不會被罰錢,也不會回不了台灣啦!但是的確有可能會被隔離…
台商A面:看吧,隔離很可怕耶,關在小小的地方裡被當成犯人對待。
台商B面:又再亂說!隔離就只是請你待在一個房子裡不要出去,三餐都會有人照顧,絕對不會被當犯人。
台商A面:你是有被隔離過喔,你怎麼知道?而且,這件事如果被媒體報導出來了,你可能會被網民肉搜,到時候,連你的工作、生活都會被影響。
台商:好恐怖。
台商B面:等一下,這些事都只是猜測而已,我們不能自己嚇自己。
台商A面:總是要先想一下可能的狀況嘛。反正,只要你說出來了,就可能會發生這些麻煩的事。
台商:嗯,我不希望這樣,我只想趕快回家。
台商B面:但是,萬一你真的感染了武漢肺炎呢?
台商A面:呸呸呸,烏鴉嘴,你只是小感冒啦!
台商:對,應該只是小感冒。
台商B面:你在武漢工作,有非常大的可能被感染。如果真的如此,越早通報、越早接受治療,就越有可能康復。拖到很嚴重的時候才說,搞不好就無法治療了。
台商:你說得很對。
台商A面:不!不要被影響了,記住,我們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回到家。
台商B面:問題就在這。如果你真的感染了,那你回到家之後,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家人。
台商:天啊。
台商B面:而且,不只是你的家人有危險,跟你搭同一班飛機的人、載你回家的計程車司機,甚至沿途經過你的路人都有可能會被感染。
台商A面:等一下,這些事都只是猜測而已,我們不能自己嚇自己。
台商B面:你不是說「總是要先想一下可能的狀況」嗎?。
台商:你們說的都很對…
台商B面:已經要到台灣了,趕快做決定吧。
台商:好難喔!
台商A面:你不會被感染的啦,就只是小感冒而已!
台商B面:你在武漢工作,被感染的機會很大。
台商A面:說了會被隔離,也可能被肉搜,影響生活和工作。
台商B面:說了之後,就可以盡早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痊癒。
台商A面:想想你的家。
台商B面:想想你的家人,和其他那些可能被影響的人。
台商A面:聽我的。
台商B面:聽我的。 (重複三次)
台商:停!我決定了。
(台商A、B面消失,對著空服員講)你好,我是來自武漢的台商,我身體不太舒服,有發燒和咳嗽,可能需要檢查一下…
這三個故事裡的人,最後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也都經歷自己內心的掙扎對話。
台詞中一再出現彷彿穩定人心的「這些事都只是猜測而已,我們不能自己嚇自己」,但仔細一看卻也曾由主張隱匿的台商A面說出口。我們不免好奇故事裡的某些安排是怎麼做出來的?比如:台商返台有呼吸道症狀,不就是應該要主動通報嗎?這些抉擇的過程,有什麼好談?或者為什麼要談?
帶孩子覺察人的為難
「這是我們都沒遇過的事,所以需要時間想清楚。」青蘭這樣告訴我們:「疫情造成的恐懼對大人、對小孩來說,都是存在的。」大人內在也有因為未知而生的恐懼,但是森小的大人們不願意被害怕困住,就會試圖找到方法、觀點、希望讓孩子長出不被困住的能力。
以第三個故事來說,主動通報後的境遇是一種未知,我們可以看見台商A面並不是惡意想要隱匿,更多的是對未知的害怕,使他自己遊說自己「只是個小感冒」。而台商B面,也不全然是勇敢地揭露者或冷靜的分析者,他仍然有許多猶豫、不確定,這都是人性很正常的表現。而這也是劇本不使用傳統的「天使/惡魔在你耳邊說話」觀點,選擇是「同一人的AB兩面」來對話的原因吧。
森林小學的老師,想藉由這個演出,讓孩子意識到:面對未知,因而有恐懼、慌亂,都很正常。而人是思考的主體,行動承載著思考,我們可以選擇更積極的作為,也可以藉著這機會,更如實理解人,理解在疫情擴散中的人性,與人性的為難。
「教育,是為了讓人免於恐懼。而面對疫情,若只有戴口罩勤洗手等方法步驟,沒有照顧思考可能出現的內在感受,心裡是一定不夠踏實的。」在劇情中透過「兩個椅子法」模擬了一個現代人面對疫情時,可能有的感受,進行正、反對話,並尋找合題。持續練習這樣的自我對話與思辨,未來,若孩子遇到人生裡的掙扎,也有機會自己試著找出方向。
這開學劇的企圖心不只在防疫,還希望讓孩子,與老師自己,能夠充分覺察,充分了解自己,學會相信人相信自己,再搭配學期主題「重建自我圖像」,孩子們這學期的學習,想必會有更多的心智能力被啟發。
這是森小老師在開學那一天,為孩子上的防疫課。而這也是每一位老師或家長,不管在不在森林小學,都可以跟孩子談的,關於人,關於覺察。關於讓孩子未來有機會能成為充分瞭解人的人。
魏鈞培/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專案企劃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70期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