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的手冊   

 

 

孩子已經把我氣得快瘋了,我舉起了巴掌……這個時候,我應該:

一、默念「每一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本能,我的孩子也有許多好處」若干遍,直到我能夠「正確地」看待他。

二、較平靜之後,我開始研判情況,現在的情況是:

1.他造成了立即的危險
2.他損傷了我的尊嚴、干擾了我正在進行的活動
3.他違反了做人的基本道德
4.他違反了我再三告誡過的命令

 

三、若是第一種情況(例如跑到可能跌下的高處、玩火、攻擊別人等),我採取下面三個步驟:

1.立即以行動(例如以手拉住或拉開)制止他,但不以語言指責,也不以暴力攻擊(即體罰)他。
2.嚴肅而堅決地,以非常低(只要他聽得見就可以)的語言說明他行為的不當,以及可能的後果,並確認他已經明白。
3.改變態度,對他示愛,並表示對他明白道理的嘉許,和對他不會再犯的信心。

 

四、若是第二種情況(例如對我不禮貌、把水潑在我身上、吵得我不能和別人說話等),我採取下面的三個步驟:

1.生氣地,以非常低(聲音越低越能表示生氣)的聲音告訴他我的感受。
2.溫和地,以非常低的聲音說明他的行為何以令我生氣,以及何以對我造成干擾,並確定他已經明白。
3.同前三之3

 

五、若是第三種情況(例如不肯和別人分享玩具、貪得無饜、偷錢、說謊等),我應該:

1.不做立即的處理。
2.思考他所違反的道德戒律的種種「理論」(例如人為什麼要和別人分享所有物),並準備對他說明的「講稿」(要用孩子聽得懂的方法說道理)。
3.尋找適當的時間和地點,以便能專心地,在平和的氣氛下和他談話
4.和他談話,但不是教訓他,要他提出問題來相互討論(例如為什麼不能拿別人的東西,但又要和別人分享),務必使他的理性思辨能力得到啟發。
5.這種談話也許要進行多次,不期望在一次談話中就讓他變得「道德」起來。
6.每次談話的最後,都要有一個快樂的結局,也就是三之3

 

六、若是第四種情況(例如超時看電視、不能如時完成家庭作業等),我應該:

1.不做立即的處理。
2.研究我的命令可行性(要考慮孩子所處認知的發展階段),以及他不能達成命令的各種原因。
3.試圖改變環境(例如讓家裡變得更安靜、改變家庭作業的份量),以便命令較易達成。
4.然後進行前面五之3、4、5、6的工作

 

七、我下定決心,使用前述比較「嚴格」、深刻的方法教育他,不用魯莽、粗糙而「不嚴格」的手段體罰他。因為,我對他的愛是真愛,我不偷懶。

 

愛的手冊/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