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再彆扭了

文︱張錦玲

從當上媽媽那一刻開始,接受每天的「新生訓練」與「震撼教育」,我心裡就一直有個願望:希望一覺醒來,兒子就十八歲了。
十八歲意味著「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換句話說就是:為娘我可以解脫囉!不用再替他把屎把尿,不用管他吃飽了沒,可以用「大人」的方式跟他聊天(成熟的、有深度的聊)。
老實說,即便現在兒子要升小三了,心中還是始終存在著這樣的期望。但不同的是,相較於當初心中充斥著的自怨自艾、無助、不知所措地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到現在面對自己與孩子的「難」,能泰然處之的過日子,這中間的轉變,就在接觸人本父母班之後,慢慢的、悄悄的發生了。
由於孩子小時候一些擾人的情緒狀況,我帶著他來到兒童心智科的門診,經診斷為「注意力缺失混合情緒衝動」,之後便做了兩個多月的心理治療。治療期間,每天都像在挑戰不可能的任務般,除了執行「教戰手冊」之外,還要寫觀察紀錄。
舉例來說,當孩子發脾氣亂摔玩具時,第一時間我要與他站在同一陣線說:「你很生氣吼。」(哇哩咧,生氣亂摔東西沒處罰你就不錯了,還要我同理你?怎麼可能!若是被長輩看到,我會被指責教導無方ㄟ)。再來,在孩子做的事情當中,只挑好的讚美。(那做錯的呢?當然要教啊!不然下次還是不對,而且萬一以後禁不起挫折怎麼辦?)有一次,兒子在診間玩積木時,我說:「你好棒,再疊一塊。」馬上被心理醫生糾正:「媽媽,後面那一句不要說。」(Why?我鼓勵他給他下一個挑戰目標不行嗎?……)
就這樣,經過兩個多月的煎熬,每天看著教戰手冊練習著「話術」,直到兒子進幼稚園,我來到人本開始了第一堂的父母成長課程。第一堂課結束,怎麼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就跟我的教戰手冊很像,難道真的要這樣?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好好來徹底顛覆一下吧!
經過了這些年,從【快樂父母班】一路上到【快樂父母覺察工作坊】(進階班),暑假還帶著兒子一起前進【快樂親子營】;當兒子進入小學,開始有學習上的適應不良時,為了了解「教與學」是怎麼一回事,又上了史英老師的【教學方法】;後來,更參加父母班義工培訓課程,以「過來人」的身份,陪伴許許多多的「當年的我」。這一路走來,發現原來我是在進行一項『自我改造』的工程,要「治理」的對象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更深刻體會到,要建立好的親子關係,無法只是靠磨練「話術」而已──重點在於我是怎麼想的,我內心真正的os是什麼──必須透過覺察,透過思想與視野的開展,透過實踐,讓自己成為成熟、快樂的大人。只要孩子身邊,能有成熟、快樂的大人,就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項工程之浩大與艱鉅,「完工」後所逐漸長出來的柔軟與力量,我想只有參與其中,才能心領神會。
現在,當我在面對孩子情緒化的反應時,我已經不再急著給他指正或建議,取而代之的是發自內心的同理:「我猜你很生氣,要不要試著說說看」(很自然地,不再彆扭難說出口);看到的是孩子真實的困難和需求,而不是那無理取鬧的形體。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不再是一直走在前頭替他披荊斬棘、排除萬難的先鋒部隊,而是陪伴在他身邊一起緩步前進的「戰友」,並告訴他「有你真好」!
每每看著第一次來父母班上課的學員,課堂中時而點頭如搗蒜(被說中時),時而感動或被觸動地流下淚水,這裡就像加油補給站一樣,總是備著滿滿的愛與關懷,細心照顧著每個來這兒的大人與小孩。哪天若走累了,沒力了,或是一時迷失了方向,這裡是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可以落腳的村子,別忘了來這給大夥「照顧」一下喔!


- 相關文章推薦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2023-09-14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2023-07-04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2022-04-27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2021-04-26

快樂父母班
2021-02-05
- 最新文章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2025-10-19
尚無留言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2025-10-16
尚無留言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2025-09-06
尚無留言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2025-07-15
尚無留言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2025-07-03
尚無留言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2025-03-24
尚無留言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