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水背後的髒邏輯

文︱李昀修 圖片來源︱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圖片作者︱rebecca mahoney
 

用守貞教育這個詞可能讓某些團體不太高興,不過在一個電視節目上看主持人訪問學生守貞教育時學了甚麼,有學生回憶當時有人拿兩杯水,一杯藍色的叫阿男,一杯綠色的叫阿女,說:「兩個是男女朋友。有一次他們做了婚前性行為。」接著將兩杯水倒在一起變成噁心的髒水,說:「於是他們就變髒了。」

聽完這段話,會覺得荒謬且粗暴、毫無邏輯,大概都是很正常的感受,甚至我們也很難去想像說,怎麼可能有人會用這種方式給學生上課呢?會不會是學生的記憶搞錯了呢?

XXX提到,也有的學生認為和不同的人發生性行為,才能知道誰是自己最適合、最想要的人。這時志工老師會帶著一瓶可樂,邀大家玩添油加醋,當一瓶可樂加了很多不同的醬汁之後,就再也不是可樂的原味了。(註)

遺憾的是,這樣的教學真的存在於校園中,甚至授課團體對於課程本身顯而易見的粗暴與錯誤也渾然不覺。而一如以上報導內容所顯示的,這樣的教學還存有許多不同的變體。或許,他們用的不是兩杯叫做阿男與阿女的水,也或許用的不是可樂,而是別的甚麼。然而,這些教案都有個共通點──

都以液體的混和來隱喻性行為。

在這一類教案中,液體的混和做為性行為的隱喻,暗示著性行為過程中伴隨著的體液交換是一種骯髒的行為。這當然不是性教育的教學中應有的內容,而是教學者自身的意識形態。實際上,按照教學者本來的邏輯,應該是指學生還沒準備好時發生性行為,對心理上有著無法排除的傷害,並不是說身體內永遠會有那一杯髒水,而是心中有著髒水。然而在手法上卻以比喻的方式偷渡並換置了這些概念,讓年紀小的學生以為只要發生性行為就如同那杯髒水一樣。

這樣的教學目的是為了甚麼呢?也不過就是為了讓小孩從小就對性行為產生罪惡感、羞恥感以及骯髒感。事實上這根本不配稱為一種教學行為,只是種低俗的表演及詐騙的話術,看似滿懷善意的教學內容背後,實際上遮掩不了的,是掌控下一個世代孩子的慾望。

同時,這些話術本身也有嚴重的邏輯問題。畢竟倘若婚前性行為後就會變成髒水,那麼為何婚後不會變成髒水呢?究竟是結婚證書的魔力,抑或是神的祝福發揮功效?又或是只要結了婚就算變成髒水也沒關係?

而同此理,可樂除非只與可樂相加,否則無論加的是油、醋、鹽、糖或者其他調味料,也無論添加量的多寡,都一定導致它的變味。這兩個教案都精彩的展現了什麼叫作邏輯不通,什麼叫作瞻前不顧後,挖東牆補西牆的典型案例。

這些教案本身存在著龐大的內在矛盾,並沒有一致性的邏輯脈絡,也無法發揮教育的功效,唯一的效果,就是以似是而非的偽道理來恐嚇與欺騙學生。而正是因為授課的人以這種破碎的基礎來胡亂發揮和變奏,才產出了各式各樣的變體,導致了以自己的意識形態去霸凌真正性平教育的現象層出不窮。而這樣一個毫無教育專業(我們甚至還不談性別專業呢)的教案,是沒有資格進入校園的。

註:《基督教論壇報》 2014.5.20報導〈得勝者真愛守門員 作青少年重要他人〉

☛ 在課堂上,你可以問:

✏ 如果用阿男水跟阿男水混合的話,顏色也不會改變吧?

✏ 是不是只要可樂跟可樂在一起就沒問題了呢?可是一樣的可樂說不定有很多瓶啊?

 

李昀修/人本教育札記執行編輯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40期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