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助受歧視的孩子,是我們的責任

◎ 編輯部

很難想像這麼大點的孩子,會有這麼落寞的樣子;一個人在校園裡走,可以那麼專注地看著自己的腳步。老師站在窗口,不能決定要不要去找他。
不要以為你關心,他就得讓你關心
怎麼樣走才能顯得若無其事呢?老師心裡嘀咕著一面走向他,一面警告自己,如果問不出個所以然的話,那是理所當然。然而,思前想後還沒著落,就已經走到他身旁了。老師放慢了腳步,說:「不想告訴就別告訴我。 」
然而,回答來得很快:「跟你講你會笑我。」
「那你可以試試看,看我忍不忍得住。」
「他們都叫我屁王。 」這還真的有點好笑。
「你真的很會放屁哦?」要忍住笑確實不太容易。
「哪有,他們每次都亂講!」表情非常地認真;老師突然警覺,這並不是一件好笑的小事。
「不是不相信你,但我不是你,所以需要和你確認。不過,你自己知道不是你,就好了。」
「我知道沒有用啊,他們還不是一直說,一直說;反正,我再也不要跟他們一起玩了。」
不要只想講道理,可以跟他一起不講理
「好吧,就分道揚鑣吧!從今以後,井水不犯河水!」這聽起來有點敷衍;老師再加上:「或者,我陪你去,說你只是代罪羔羊,追問是哪個沒品的人放屁,還『嫁禍』給別人?」
「一定沒有人會承認,怎麼有人會承認?」
「說的也是,要是有一種攝影機,可以記錄氣味的流動,就,就,就,太好了。」他終於撇一下嘴,幾乎要笑出來;老師趁勝追擊:「要不,我陪你去,把那群人臭罵一頓,說,這麼大的人了,懂不懂放屁的重要啊?怎樣,屁,就是我放是怎樣?你們是屁都不敢放一個哦!?」他終於噗哧笑了出來,說:「可是,實際上並不是我放的!」
「可是,這樣說可以扳回一城啊!至少,氣勢很足呀!你看,如果,我們就雙手插腰向那群人吼一聲『放屁,是好事,懂不懂!?』,這樣,好不好?」他笑得很厲害了,說:「不行啦!」心想,這位老師演得還真是「荒腔走板」啊!
不要急著保護他,要先讓他強壯起來
這位老師還真會安慰人,人們應該會覺得;這當然沒錯,但他倡言的「扳回一城」、「氣勢很足」等等,並不只是哄小孩,而是另有深意在。
傳統上,老師必須是一個主持公道的人:既有小孩受了委曲,老師怎麼可以不去「處理」那委曲的來源、怎麼可以不去「收拾」那些欺負人的傢伙呢?可憐的孩子,身陷眾人的圍攻,這時候,除了老師,還有誰能「保護」他呢?
然而,誰都無法永遠保護不夠強壯的人。對於教育者而言,教小孩不要受傷,和教小孩不要傷人,是同樣地重要;而對於已經受傷的小孩,教他如何重新站起來,比幫他討公道,還更為重要--得多,因為,由別人討來的公道,永遠「不夠」公道;是要自己討來的公道,才真正有療癒的效果。
所以傳統的教育,有時候會教小孩「打回去」;然而,誰都無法保証「打回來」的力道不會更強。所以,真正重要的,是討公道的方法。
公道,正如這兩個字所顯示的,是「公正合理之道」,而不是「力道」。「以力服人,非心服也」;能以理服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公道。
思想和見識,才是力量的源泉
所以,教小孩討公道的方法無他,就是讓小孩在思想、信心、能力、而不是拳頭上、從他的內在,變得更強壯起來。在這個逐步強壯的過程裡,其他的外力都是干擾;而導正其他學生行為這種事情,也應該稍緩。
把以上這些在心裡重新想過一遍,老師於是重起話題:「記不記得上課時說過一個例子,說有一個人被笑,說他樣子怪,有兩個鼻子…」
「怎麼不記得?這個人想『這根本不是事實,事實是…』,後來,後來我忘了…」
「後來,這人就一拳把對方的鼻子打掉。」
他雖然「忘了」,卻知道老師在說反話;
「不是這樣啦,他好像只是微笑,完全沒有其它反應。」
「對啦,沒有任何反應,別人也就沒辦法再發揮什麼,也就嘲笑不了他了。」
「我知道了,就是不要當機器人,別人按了一個鈕,我就照他希望的反應!」
這一次,老師又得忍著笑了;但和上次不同,不是感覺好笑,而是聽到孺子如此可教,實在忍不住想要對世人大笑著說:誰說小孩難教?誰說現在的小孩很難教?
「對,就是不跟別人的說法起舞,不要口水戰,更不要拳頭戰,而要做心理戰。」
「對,別人是不是『打得到』我,要看我自己要不要『被打到』。」
「還記得甘地的『不合作運動』嗎?非暴力抗爭,在現實中當然不容易做到,因為在壓迫、侵略、暴政之下,憤怒和反抗是人之常情;不過,如果只是『歧視性』語言,只要把事情想清楚,掌握自己的『主體性』,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會不會講得太多太難了?老師心裡嘀咕;但回應來得很快:
「對,就是『不要合作』,不跟那些歧視的說法『合作』!」

實際的行動,也很重要
老師想,這孩子應該已經準備好了,便和他商量下一步可以怎麼做:
「可是,剛才不是說不要有任何反應嗎?」
「那是說不要反應被傷到的樣子,但公道還是要討的呀!」
然後,二人便密謀一場班級活動,還私下演練再三,然後︱︱
「今天的彈性時間,我安排了一場討論會,由這一位主持。」
「嗨,大家,我是屁王,被指定來為大家服務。」
全場一片安靜,一時反應不過來。
「有一次我們幾個人玩牌,不知是誰一直放屁,卻沒有聲音,沒聲音卻有什麼,大家自己想,結果,他們就認定是我,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一個新的名字,就是屁王。」話還沒說完,全班就炸了鍋:笑得前仰後合,捶足頓胸,疾聲呼喚肚痛,不一而足。
他站在講台上等,等塵埃落定,好奇取代了喧鬧,才緩緩地繼續…
行動前的準備,才是關鍵
「但我不是來講自己的外號,而是要請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就是,武漢肺炎這個名詞,是或不是一個歧視性名詞?」全場一片沉默,這也在事前的準備之中,所以繼續說:「有人認為,雖然這個名詞是中性的,但因為中國那邊抗議說是歧視他們,所以全世界都不可以再用這個名詞,要改成cov 19什麼的,我也記不清楚;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想要掩蓋他們製造病毒,又隱匿疫情…」話還沒有講完,大家就搶著發言,正反意見都很熱烈,看起來一時停不下來。
這卻是意料之外的,原本是準備大家也許對武漢肺炎沒興趣,還設計了一套因應方案;現在「屁王」卻有點不知如何應付,強自鎮定著堅持「舉手發言」的政策。老師看著這個場面,倒是覺得很高興:多年以來教他們思考各種社會議題,功夫還真沒有白費。
然而,終於還是吵起來了,一個拍著桌子說:「歧視不歧視,不是中國說了就算。」反對者也拍桌子:「不然,是由你說了算嗎?」還有許多和事佬,忽然想起屁王了:「不要吵啦,我們來問屁王,看他有沒有覺得被歧視?」
導正歧視行為,受歧視者是更好的老師
這一下,終於回到事前準備好的軌道上,主持人總算有話可說了:「被叫屁王,我以前是很受傷啦,但那時候我哪有勇氣指責別人歧視?」
「現在你很強了呀,為什麼還不抗議?」
「既然強了,就不需要抗議了。」
「那我們跟你道歉好了,不應該沒證據就說是你放屁。」
「那很謝謝啦,不過不用道歉,你們反正也沒證據說不是我,我自己知道才最重要!」
全班又是一片安靜,好像是在仔細品味那些話裡面的味道;忽然,有一個人小小聲說:「中國很強啊,為什麼一直指責別人歧視他?」
一個更小的聲音說:「也許屁真的是他們放的…」
終於下課了,大家圍上去找主持人:「王克中,你好厲害噢!」;「你怎麼那麼會想啊!」「你都不會生氣,好像陳時中!」「王克中,你是怎麼修練變成這麼強啊?」
王克中楞了一陣子,才想到王克中不是別人,就是他自己;他忽然發現,再也沒有人叫他「屁王」了。老師在旁看著,發現他完全沒想到這些都是老師教的,還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發明,於是在心裡說:「這就是教育可以達到的最大成就--學生相信能力是自己長出來的,這就學到了長出能力的能力!!」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71期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