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街頭的那車大白菜


餐桌上的白菜
大白菜是常見的時蔬,從入秋後的十月到隔年的四月(註一),就堂堂進入為期大半年的產季,化身為各式菜色端上餐桌:一到盛產期,醃製酸白菜和韓式泡菜的身手便抖擻抖擻地忙碌起來,在菜缸裡慢慢發酵的酸甜滋味;冬季的腳步一到,酸菜白肉鍋和韓式泡菜鍋就能「火熱上場」。家常熱炒──開陽白菜,以蝦米、香菇提鮮爆香,大白菜切粗段下鍋炒,簡單食材也能是包辦山珍(香菇)和海味(蝦米)的庶民美味。至於宴客大菜,白菜雖難以主角之姿隆重登場,卻是不可或缺的配菜!砂鍋料理的獅子頭、砂鍋魚頭和佛跳牆總要加上白菜,整鍋湯頭的肉香魚鮮都薈萃在白菜裡。而在台菜料理的白菜滷和宜蘭手路菜的西滷肉中,白菜是眾多食材中的要角。焦桐在〈西滷肉〉一文提到:
台灣小吃「白菜滷」形式和口感都接近西滷肉,雖然兩者皆以白菜為主角,配料也大抵相似,兩者的根本差異在於湯底;白菜滷以油爆扁魚熬湯底;西滷肉則用蝦米燉煮,並以蛋酥為重要配料(註二)。
文中就菜名推敲:「西滷」應是從日語羹湯ス-プ的音譯而來。名廚阿正在〈阿正的食卓〉部落格中提到白菜滷和西滷肉的區別時也認為:白菜滷是「滷菜」;西滷肉則接近「羹菜」(註三),如此也能呼應其日文音譯轉變而來的菜名。不管是白菜滷或是西滷肉都展現了物質匱乏的年代,農村辦桌菜「粗食細作」的智慧:沒有大魚大肉入菜,就以扁魚或蝦米爆香,用膨皮(炸豬皮)、蛋酥(焦桐名為「擬肉絲」)來增加腴潤的油葷味,再用大白菜增加菜量,盛上桌顯得大碗擱滿墘!日常的餐桌上,一道道的白菜料理,紀錄著寒來暑往的生命故事。
走上街頭的白菜
然而在餐桌上演繹著清甜滋味的大白菜,曾經以突兀的姿態出現在台北的街頭。自從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令,為時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正式宣告結束,長期威權體制的壓抑,此時得以鬆綁,民主浪潮正一波波地從各地湧來,農民運動乘勢而起(註四)──自戰後起逐步走向「以農養工」的經濟政策,造成農村人口外流,經濟凋蔽;再加上彼時中美貿易談判,開放國外農產品進口的議題,使得農民面對生計的壓力日增,從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起(註五),便有農民走上街頭,到翌年的五月二十日,爆發嚴重流血衝突的「五二○事件」。
根據綠色小組影像協會的紀錄片(註六),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六日的街頭遊行,車隊中有從雲林北上的菜車,車上是成堆的大白菜,在車上的農民將一顆顆的大白菜拋擲給圍觀的民眾,車上傳來廣播:
今天的高麗菜今天的大白菜在我們那兒一斤不值兩毛錢,但在台北市你們買到的一斤十幾元,今天的失敗是誰的責任呢?今天是供銷制度徹底的失敗;今天的失敗是農業政策無能的失敗,不是農民的失敗,農民是無辜的,農民是被犧牲的一群。
一句句鏗鏘有力的控訴,不知道台北的市民聽進去了多少?還是大多都淹沒在車水馬龍中?抗議車隊走到了介壽路(註七)和公園路口,農耕機與蛇籠和盾牌對峙;白菜被丟扔在路上,農民的訴求在喧嚷緊張的態勢下仍是未解的難題……

本圖為財訊雜誌與公視之公益授權圖檔
雲林農權會決定在五月二十日舉行大規模的農民遊行,在總指揮林國華,副總指揮蕭裕珍的帶領下,約有五千名農民北上陳情抗議,提出七項訴求:
- 提前實施農民健康保險。
- 免除肥料加值稅、肥料自由買賣。
- 提高稻米保證價格。
- 廢止農業總幹事遴選制。
- 廢止水利會長遴選制。
- 開放農地自由買賣。
- 成立農業部。(註八)
遊行在中午出發時熱烈歡騰,到下午變得劍拔弩張──因警方和民眾在遊行路線上產生誤解,以及遊行民眾欲到立法院借廁所不成與採取嚴密防衛措施的憲警發生衝突,幾波肢體衝突之後,情勢更加火爆失控,多人遭到逮捕;甚至連從中協調的民代和律師都被包圍、推擠甚至毆打。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半開始強制驅離,直到清晨六點多,憲警、鎮暴部隊以優勢的武力驅散聚集的民眾,結束了這場解嚴以來堪稱規模極大的街頭抗議事件:歷時十九小時、爆發嚴重流血衝突、警方共逮捕了一百二十多名民眾,收押九十六名(註九)。警方將此次的遊行定調為有預謀的暴力事件,原因就是警方在載滿白菜的菜車上發現了數塊的石頭,之後以菜車司機的筆錄「證明」菜車上的白菜是為了掩飾一噸的石頭,以此作為預謀暴力的證據。關於這樁菜車上的「石頭記」,中研院學者許木柱、黃美英等人發表聲明,由多名學者教授連署,提出公平審判此案的請求,教授團提出〈五二○事件調查報告書〉,調查內容針對石頭預謀的疑點,提出邱姓司機如何在警方威脅利誘下做出不實的自白(一噸的石頭更是無中生有的栽贓);以及認為總指揮林國華在此遊行活動並沒有預謀暴力的意圖;但司法體系以司法審判獨立為由,不願意採納由學者提出的調查報告書,高等法院宣判將林國華、蕭裕珍兩人判兩年十個月的徒刑,其餘相關人士等二十一名判兩年到八個月不等的徒刑。司法的重判,造成農運的士氣大傷,以預謀的暴力行為及暴民看待這場街頭運動有失公允!儘管五二○農民運動的訴求在日後逐步落實;然而,面對社會變遷,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農業處於弱勢的競爭位置,農村的腳步顯得老態龍鍾,農人的滿腹辛酸欲訴無人知。
絕境與轉機
一車車的白菜作為農人抵抗體制的武器,無力地化為被警棍搗爛、被警靴踩輾的爛葉菜汁;無聲地成為城市裡的濁臭腐朽。農村的困境與農業的未來,何去何從?唯有土地的呼喚被聽見,年輕的世代願意接受土地的召喚,找到與時代結合的轉輪,農村才能脫胎換骨。近來,農村的生機漸漸綻放,例如:穀東俱樂部的創辦人賴青松,被視為是台灣農業復興的代表;鳳梨王子楊宇凡復耕阿公留下的鳳梨田,打造青春活潑的旺來王國。如果可以揮別白菜賣不出好價錢,只能荒棄田地的無言慨嘆;如果可以走出白菜被拋擲在蛇籠拒馬前的無奈結局,農業將會出現希望的曙光。2020年,武漢肺炎的世紀病毒鋪天蓋地襲向全球,人類面對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衝擊——隔離、封城、鎖國,過往所揚善的自由貿易和全球經濟產業鏈,此時都因這場病毒浩劫而重獲檢討修正的機會。我們天真地以為未來取決於金錢的競爭與雲端的科技,而不斷遠離土地時;此時此刻我們正與世界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值得好好思索:如何重新找到與土地互動的生命連結,如何以農自足自榮!

阿嬤的西滷肉
鐵牛仔迷途在台北的街頭
大白菜落難在棘刺般的蛇籠
憤慨的人們倉皇在五月的
煙硝隆隆
想著阿嬤的叮嚀
阿嬤講:有閒要常轉來
阿嬤講:愛呷啥物佮我講
阿嬤的灶腳是遊子的思念
想起故鄉的飯菜香
我抗議的聲量
越來越宏亮
蛋汁在油鍋裡奔放起舞
香菇和蝦米演奏著山海組曲
還有肉絲和白菜 還有蘿蔔和金茸
阿嬤講:人客來就是要澎湃
阿嬤的西滷肉就是足澎湃
阿嬤常常攏著等
等後生孫仔按台北轉來
等熱鬧的笑聲溢滿門埕
阿嬤,等阮按台北轉來
一邊佮你講抗議遊行的驚惶
一邊用你煮的西滷肉攪飯呷
西滷肉食譜(10人份)
材料:
- 鴨蛋6顆肉絲250克
- 蝦米30克
- 香菇10朵
- 金針菇一包(100克)
- 鴻喜菇一包(100克)
- 結球白菜一顆半
- 紅蘿蔔適量
- 香菜適量
- 大蒜三瓣
- 青蔥兩枝
- 紅蔥頭三瓣
- 辣椒兩根
調味料:
- 鹽
- 糖
- 酒
- 醬油
- 白胡椒粉
- 蠔油
- 高湯
- 烏醋
- 芝麻香油
作法:
① 肉絲用鹽、糖、酒、醬油、白胡椒粉拌醃。
② 鴨蛋打散,油熱,將蛋汁徐徐倒入漏勺,淋進油鍋炸成金黃的蛋酥。
③ 大蒜和紅蔥頭切片,青蔥和辣椒切段,放入鍋中爆香,再放入蝦米和香菇,炒出香氣後,放入肉絲一起翻炒,肉絲炒熟變色。
④ 放進菇類、紅蘿蔔(切成片狀)、白菜較厚的莖梗(切大段),倒入高湯,淋上適量的蠔油,蓋上鍋蓋煮到白菜熟軟。
⑤ 放入白菜葉和一半的蛋酥蓋上鍋蓋一起悶煮,等到白菜熟軟即可熄火,酌放鹽調整味道。放上剩餘的蛋酥,撒上香菜、白胡椒粉、烏醋和芝麻香油。

攝影︱郭恆妙
附錄:零落江湖的白菜
2002年台灣以「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名義正式加入WTO後,衝擊最大的便是原本已腳步踉蹌的農業,開放進口稻米和部分農產品的國際協議使得國內農產品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壓力。電影《無米樂》(註十)就是描寫老農民歷經農村興衰變化的紀錄片。昆濱伯說:「土地就是農人的生命」、「做農就像是在修行,很艱苦但也要咬緊牙根做下去」;但面對加入WTO之後,稻米收購價格的下滑,農地被迫休耕的無奈,正如一首反覆吟詠的悲情小調。片尾他巍巍顫顫地寫下「末代稻農」,正是老農的心聲;一旁的昆濱嫂笑諷是「末代滅農」,飄散在空中的笑聲透著蒼涼的況味,這對老農夫婦道出了農業似乎已走到了日暮途窮。
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十九歲時在二林外公家,感受到農村裡的落寞蒼涼,就連除夕時也失去了往昔的熱鬧團圓。善感的他不禁發出這樣的慨嘆:
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番景象,造就了眼前的困境;什麼樣的定位,汙名化了留在家裡幫忙的孩子身上;什麼樣的社會結構發展,形成了最重視生活的鄉下,老人家日日夜夜盼望著一子半孫旁伴左右的心願,成為奢侈的空思妄想,只有淚與嘆息徒留在夜裡發愁(註十一)。
台灣進入WTO後,他深感政府沒有正視農村沒落的現況,更遑論如何輔導農民因應開放稻米進口的變局,於是從2003年11月到2004年11月,在台北市區放置了十七顆爆裂物,並且反覆多次都留下同樣的字條:「小心有炸彈」、「不要進口白米」、「政府要照顧人民」。一連串的炸彈示警,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他以激進的手段爭取為農民發聲的機會,從一審被判七年半到二審改判五年十個月的刑期;二○○七年獲得特赦免除剩餘刑期。他想為農民的處境向當局提出呼籲的用心,獲得了許多支持的力量;吳音寧也說因為楊儒門事件的觸發,讓她一頭栽進台灣農業的書寫。書寫戰後五十年來台灣的農業史,猶如命運的輓歌:政策方面,有中央與地方盤根錯節的糾葛;利益方面,有多方勢力各據山頭的角逐;書寫農村子弟的成長歲月,抒發世代農民的心路歷程。520農民運動之後,她的觀察是:
而台灣農民運動在520之後,反而沉寂了,取而代之的是村庄農人(普遍是兼業農),在每次選舉中,為政黨輪替的目標費心奔走,被政治議題(如國會全面改選、總統民選等),牽動追求民主化的素樸意念,反而沒有注意到,歷史之河流過島嶼追求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同時流過汞鎘等重金屬汙染農田逾十萬公頃(1988年的紀錄)…(註十二)
楊儒門,《白米不是炸彈》,印刻文學,2007
吳音寧,《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印刻文學,2007
◆ 註解
註一:農糧署,農業情報/108年10月主要農作物生產預測結球白菜收穫面積 126 公頃、總產量 5,233 公噸,較上月增產 55%。結球白菜喜冷涼氣候,葉球生長期尤需冷涼和較大日夜溫差。夏季高溫環境不利結球白菜生育,以種植耐熱品種為主。本月氣候漸趨冷涼適合生長,主要產區彰化及雲林等地種植及採收面積增加。
註二:焦桐《味道福爾摩沙》,二魚文化,頁219-221。
註三:https://www.yilan.com.tw/article/wordpress/469
註四:胡慧玲《百年追求 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三‧民主的浪潮》「1987和1988年是農運的高峰,各地紛紛組織『農民權益促進會』,相互串連。」,衛城出版,頁256。
註五: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 歷史‧社會‧環境 》,衛城,頁129:「一九八七年,由於政府決定開放外國水果進口,導致國內果價下滑,當年十二月三千名農民第一次聚集立法院,要求政府立刻採取行動補救。」
註七:介壽路是凱達格蘭大道的前身,1996年3月11日更名。
註八:吳旻倉〈台灣農民運動形成與發展(1945~1990)〉,頁54。
註九:《綠色年代1975-2000》流血衝突的五二O農民事件,頁32。
註十:為顏蘭權和莊益增共同執導,描寫台灣農民生活的紀錄片,2004年首映。
註十一:楊儒門,《白米不是炸彈》,印刻文學,頁28。
註十二:吳音寧,《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印刻文學,頁249。
陳燕琪|歷史教師深根聯盟成員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71期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