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江思妤
江思妤

森林育主任

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生命教育?

翻看人本教育札記的封面時,流淚的河馬一直停在我腦海裡,不僅是標題與畫面讓人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原因是:今年七月底剛通過「動物展演管理辦法」,新聞報導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的海豚表演將在一年後落幕;從河馬掉在馬路上,到海豚不用旋轉跳躍,整整十年。巧的是,309期札記也有一篇採訪,指出遠雄海洋公園沒有能力照顧剛出生的海豚寶寶。

《當動物變成痛物?!座談會記錄—「從阿河的『眼淚』談給孩子的生命教育」》這篇報導裡有許多珍貴的內容,其中一個是關於動物園;孩子們去動物園可以學到什麼生命教育?主講人陳玉敏(註1)說:人一輩子不可能認識所有的動物,小孩每次去動物園時,可以挑選兩三個想要認識的,先研究他們的習性,再去動物園對照。玉敏還介紹了《動物園動物福利手冊》(註2),提供另一種去動物園觀看的角度。

這個座談會,促使三重青少年基地發展教案帶孩子去動物園:少年們看到活生生的動物仍然會驚呼讚嘆,同時認真關心動物生活的環境,觀察動物是否有強迫行為……大家不再視柵欄為理所當然,不會無視動物的痛苦,而且開始思考動物園存在的意義。暑假森林小學的小旅行,活動員們帶孩子去動物園,也用《動物園動物福利手冊》進行行前課,我還記得,有一位孩子參觀動物園結束時說:「我下次不要再去動物園了,如果動物園不調整改變照顧動物的方式。」

今年六月,一隻日本横濱動物園的馬來貘從日本搭機來台,卻在下機時被發現猝死。八月底,運豬車國道追撞聯結車,四隻豬摔落,數十隻豬被重壓。海豚即將不用表演了,但這些讓動物受傷、失去生命的運送還被視為理所當然。

「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維持我們的心是柔軟的,不會變硬變冷漠。」翻開309期人本札記,再次看到這句話,我想,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註1:陳玉敏現在是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報行長。
註2:《動物園動物福利手冊》現在已改版並正名為《動物園哺乳類動物福利評鑑手冊》 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製作,網路上可以下載。

江思妤

江思妤 森林育主任

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
生命教育?

翻看人本教育札記的封面時,流淚的河馬一直停在我腦海裡,不僅是標題與畫面讓人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原因是:今年7月底剛通過「動物展演管理辦法」,新聞報導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的海豚表演將在一年後落幕;從河馬掉在馬路上,到海豚不用旋轉跳躍,整整十年。巧的是,309期札記也有一篇採訪,指出遠雄海洋公園沒有能力照顧剛出生的海豚寶寶。

陳雅萍
陳雅萍 教育中心主任
「當媽媽」和「做自己」
不是選擇題!

「來人本之後,活得很好!」
我想,這是任何陪伴父母的人所能得到的最美好的回饋了。爸媽來人本上課,莫不是為了學會教養小孩的方法,但卻往往”一不小心”找回了本人。某一次父母百寶箱podcast與父母班小組長淑娟一起錄音,她說,「來人本」是她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我很好奇,在那之前她做過什麼?以至於對比出這個“對”⋯⋯

陳志遠
陳志遠 執行秘書
終止語言暴力,
需要我們大家的覺察

在我處理申訴的經驗中,發現語言暴力傷害的狀況被低估了。他們以為只有罵沒有打,就沒有傷害,如果不是天真,就是故意推托。有特教生,因為下課時在資源班訂正作業,來不及回班打掃,老師未查證下就痛罵他欺騙,要他逐一對十幾位同學鞠躬道歉,還把他趕到走廊上說要把他趕走,威脅說要叫阿嬤來把他帶走。事後,這位孩子焦慮、拒學、想起這個老師就怕到不敢上課,這麼明顯的狀況,難道不是身心受創?即使老師沒有直接體罰他。

蕭伊真

蕭伊真 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

不聽話青少年的心內話

這期札記的特別企劃,訪問了幾位社運青少年,他們投入前衛深遠的議題,並堅信自己的行動能帶來改變。這些勇敢的少年人都有共同的難題:與父母溝通對話。看著年輕人試圖理解父母的保守性格如何受威權思想形塑,讓我想起被同學老師霸凌的阿日與阿新。

施宜昕
施宜昕 南部聯合辦公室主任
我想守護那個
令人有所嚮往的世界

大張白紙上寫著斗大的字「真相公開 狼師走開」,如果未親身經歷過,或許會以為舉著抗議字卡的人,是人本的人。但是,2017年9月21日那天,舉著布條的人,是學生。而一開始揭發學校處理問題的的人,是四位學生家長。

李昀修
李昀修 編輯部主編
抗網的行動,
讓我有機會重新看待教育

大概也是看到這期封面時,迷迷糊糊的感覺這半年確實做到了什麼。從2024年年初開始,札記進入「抗網保孩」的論述工作,雖然是論述,但採訪小孩、理解小孩以及家長的擔心,是必須做的功夫。一開始的時候這路線也走得懵懵懂懂,多數時刻是抱持著對於姪子、對於營隊中看到那些放不下3C,而遲遲無法投入眼下生活的小孩們的擔憂,希望能幫上點忙。

李慧貞

李慧貞 新竹辦公室主任

中輟生的轉彎路

看著色彩繽紛的117期札記封面,那些年陪伴中輟生時的心疼與怒氣立刻湧了上來!入職人本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推動『青少年活水工程』,廣邀社會大眾參與培訓,進入校園或協助警政司法系統陪伴青少年,而中輟生的追蹤輔導是重點工作項目之一。推動活水工程的期間,我和志工們都深刻感受到中輟生並不是自願要離開學校的,而是被中輟的!

江思妤
陳雅萍
陳志遠
蕭伊真
施宜昕
李昀修
李慧貞
往前
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