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鬼更恐怖 ?「噤聲的密室—白恐文學讀心術」用文學說出噤聲時代的故事 | 人本教育札記

人比鬼更恐怖?─用文學說出噤聲時代的故事

文、圖︱程鵬升、侯惟嘉

--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98期

當編輯部在討論這期特企,希望跟大人們談談鬼故事的緣起與影響時。有另一個問題冒出我們心頭。

在談黨國威權時,人們時常使用「除魅」這樣的詞彙,可是所謂除魅,前提不正是因為有鬼「附身」在我們身上嗎?我們腦中嗡嗡作響的小警總,是不是也是戒嚴時期留下來的一種鬼呢?

這時我們看到了台灣文學館「噤聲的密室——白恐文學讀心術」文學行動展,他們說,這座島曾是座密室,島民訂下了「沉默」的規則,但密室解禁,規則卻猶存心中。但透過文學,我們或許仍有機會探勘島嶼的內心,解開沉默的禁錮吧?於是我們邀請到了台文館的夥伴們,帶我們略窺展覽的所思所想。

今天要來講一個恐怖的故事,沒有鬼,只有人,但是,很恐怖。更恐怖的是,故事中恐怖的元素,可能在我們的家庭、學校中被複製、流傳。遇到連鎖信的「除魅」方式是停止傳遞,而面對今天所說的「白色恐怖」,我們可以透過參觀「噤聲的密室——白恐文學讀心術」這個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規劃的文學行動展,來認識「白色恐怖」帶給我們的影響,從而發覺有哪些白恐遺緒在我們的生命當中。

展覽以《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註1)為基底,臺文館策展團隊閱讀後,以整體選編的脈絡與架構草擬展示方向,再爬梳文本挑選適合的摘句,用文學說出噤聲時代的故事,透過小說中虛構/非虛構的情節,體現人物的心情與思緒的掙扎,讓我們透過展覽內容來體會不寒而慄的恐怖。

臺灣曾經歷長達43年的白色恐怖,恐怖氛圍下島民自我審查,即使身體自由,也無法斷開心靈的鎖鏈。於是整座島嶼像是無法逃脫的密室,為求自保,島民自訂了遊戲規則:「沉默」。遊戲結束後,規則早已內化成習慣,不能說、不敢說,最後不會說了,只殘存破碎模糊的記憶。所幸作家以時間差的書寫,為我們留存了那段時光,讓我們得以讀進受傷的心靈。

巫永福〈白色恐怖〉手稿影本

展覽分為五大單元:「噤聲的時代」人民摀住嘴巴、作家把筆放下,當今我們擁有的白恐文學,大多是1980年代過後才陸續回頭書寫的。「老大哥正看著你」中的特務系統,在每個你想不到的角落,安排比針孔攝影機還難以發現的線民。「沒有日夜的日夜」他們突然被一輛停在巷口的吉普車載走,以為去一趟問話就回來,就這麼入獄了。監禁必定不自由,然而,不受監禁就是自由嗎?時代是一台「疾駛而過的列車」,有的人始終不知道身邊的人做了什麼?為何消失?「倒退著走入未來」,我們每個人,也或許都有屬於自己的恐怖,回望威權的廢墟,我們更懂得如何重建自由的社會。

回望的視角,誠實卻令人戰慄,寫下的字句將我們召回那時空:

這支強大的情報隊伍以訓導主任柳東北為首,左有安全秘書助陣,右有軍訓教官支援,還包括一群分屬不同處室與人員統轄並且互不相知的線民學生在內,當然也不欠缺校長彭吉高直接安排在各個班級的細胞──浩浩蕩蕩軍容壯盛,同時對林信介展開猛烈而持久的撲擊。

────────林雙不〈臺灣人五誡〉(1986)

「叫什麼名字?」主任放射出對待獵物的目光,這種情形,伊布和哈勇的雅爸進入森林就是這種表情。

「哈勇、伊布。」他們毫不遲疑地回答,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觸怒了對方的凶光。

「學校是怎麼教你們的,講國語會不會?」哈勇和伊布還是算錯這一步,他們感到自己正陷在掩飾良好的鐵夾裡,愈掙扎就愈感到恐懼。

「陳濟民。」

「楊廣傳。」

他們回答著,宛似哀嚎的獸。

───────瓦歷斯.諾幹〈都是銅像惹的禍〉(註2)(1990)

學校是學習知識、建立人際互動的重要場域,不同的教育會產出不同的下一代,於是學校成為思想管控的重要場域,灌輸式、一元化的教育,單一語言政策讓「我要說國語不說方言」的標語林立,甚至原住民還必須改漢人姓氏。老大哥防患於未然的心態與作為,讓人難以招架,當你去上學,坐你隔壁的同學、收發室管理信件的人,可能是線民或特務。堅定反抗的人成為被害者,失去生命或漸漸噤聲,在體制中尋找生存之道。

終於,我們迎來了自由的空氣,制度上的白恐結束了,但我們對於白恐的思考,不應僅限於時間的向度。白恐對心靈的傷害,使得許多人患上迴避政治的後遺症;白恐對文化的影響,也使許多語言瀕臨消失。而我們每個人,也或許都有屬於自己的恐怖──家庭暴力、校園霸凌、職場的玻璃天花板。對過去的錯誤加以理解、反省,於生活中警惕、防範,才能防止惡夢再度重演,讓過去真的過去。

「文學行動展」是臺文館以模組概念重整展覽軟硬體,以適應不同場地的展出。讓展覽可進入校園、公共場域,可搭配108課綱跨領域、彈性課程的設計,結合策展、國文、公民、歷史等內容,提供學校師生可自行搭配展示內容、組裝硬體的展覽模組。目前有白恐文學、戰後移民文學、臺灣文學史、性別文學等4個主題的展覽可供借用,臺文館亦持續在開發新的展覽主題。

行動展除了展覽模組本體外,亦規劃許多相關資源供大眾運用。在「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建置「文學展示」線上展覽,並提供「教學資源」供教師運用。桌遊「文壇封鎖中」讓玩家可在遊戲中體驗「白色恐怖下的文學情境」。玩家分別扮演警總、線民、主編及作家互相爭奪報刊與禁書,遊戲機制的設計讓玩家感受白恐時期政治力量如何影響文學場域的運作。乍看之下,會以為警總與線民、主編及作家可分為兩大陣營,但其實警總、線民互搶禁書反而能獲得較多利益,而主編與作家也不一定是相親相愛的夥伴關係,透過桌遊的遊戲過程,觀眾可理解展覽文本中呈現的幽微人性與掙扎。對於不想看展的學生,我們也規劃用手機遊玩的「噤聲之地」實境解謎遊戲,透過遊戲故事引導玩家了解白恐時期作家的心事。

「噤聲之地」實境解謎遊戲

  1.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及春山出版於2020年合作出版,胡淑雯、童偉格主編,收錄30位作家的30篇小說,整套書有四卷,各卷主題各有其意涵,從一個更大格局的視野將獨立的文本置於脈絡中,彼此呼應、產生關聯。
  2. 〈都是銅像惹的禍〉描寫泰雅族學生伊布、哈勇因為沒對蔣公銅像敬禮而被校工逮到,又被主任要求回答他們不熟悉的漢名、華語。
文、圖︱程鵬升、侯惟嘉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人父母/教師的您,是否正在追尋答案?進步的源頭,來自不斷的思索與釐清。《人本教育札記》多次榮獲金鼎獎、金蝶獎的肯定!國內第一本為家長及關心教育者所編寫的專業教育月刊,提供您看教育的不同角度。每個月都陪您,一步一步向前,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