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頒獎


頒奬在森小,是要大費周章的,這大費周章,不在奬品或奬狀的精美;事實上,森小的奬狀很陽春,就是用電腦的列表機在雲彩紙上印上一些字,不過,對孩子們來說,卻是特殊的,因為奬狀上的文字很特別。例如,「全勤奬」奬狀上的文字是:
恭禧某某在森小學習的日子裡,你是如此積極的參與課程,從未缺席,我們欣賞你喜愛學習的熱情與持之以恒的毅力!
例如,有一個「小豆苗獎」,文字是:
恭禧某某,你一直秉持著熱愛生活,自得其樂的特質、親近自然,疼惜生命的態度,凡事有自己的節奏與堅持,在生活各個層面中展現獨特的光采,並能對他人產生正面的影響,我們欣賞你!喜歡你!
又例如,有一個「力爭上游獎」,文字是:
恭禧某某認真的扮演高年級的角色,想尋求自我突破,也試圖樹立領導風範。在運動場上,展現自信與技藝,平時除了表達貼心與溫柔,處處又可見你的心思與努力,非常欣賞日漸成熟的你,也衷心地支持你。
每個學期的期末頒奬,就有幾個常設的奬:全勤奬、熱愛閱讀奬、熱愛運動奬、熱愛繪畫奬、熱愛學習奬、進步奬、大進步奬、穩定成長奬;還有一些特別奬:小幫手奬、疼惜生命奬、小豆苗奬、綠巨人奬、力爭上游奬、自信自在奬、巧奪天工奬、熱愛大自然奬。
奬項的安排是一個形式,重要的精神是:看得出孩子的好,說給孩子聽;是大人有能力,也願意,欣賞孩子,給孩子讚美。
例如,有一些孩子前面提到的奬項都沒有合適說明他的狀態,森小的老師們就要再耗一些力氣,回想這個孩子這一整學期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值得也需要被點出來的他的進步,所以,就又有了一些特別的奬項,例如:朋友變多奬、人緣變好奬、精神愉快奬、心情變好奬、讓別人心情變好奬、早睡早起奬、大手牽小手奬……
也許有人會以為這是負向的,說孩子過去的狀態不好,看看奬狀的內文,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心情變好獎。
恭禧某某,心情愉快時的你,是如此的甜美,身旁的人都發覺了更不同的你,這樣快樂的你,真好!讓別人心情變好獎。
恭禧某某,非常佩服你自我調整改變的能力,現在的你比以前更柔軟,和你相處更加舒服,好喜歡這樣的你!
森小的頒奬,要耗掉老師們很長的討論時間,老師們反覆討論著:什麼樣的奬項更能如實反應孩子的樣貌、奬狀上的文句是不是能反應、說明孩子一整學期的學習狀態,都被很謹慎地斟酌著。幾個特別的奬項,是翻過來覆過去,談了好幾回的,生活老師們還曾經為了某一個奬項,在深夜裏長談了一個半小時,搜索著更適切的文字,希望能更接近孩子的那個屬於他的獨特。
頒奬的動作,在森小,是蠻複雜的!所以,通常只在期末的結業典禮上才有各種奬項。
不過,這三個學期來的期中,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奬項「四不」,奬勵的項目,就是:不打人、不罵人、不欺負人、不晚睡。很明確了吧!
三個學期下來,我們卻發現「很明確」這三個字也一直挑戰著每個老師,因為,人的行為、孩子間的互動,樣貌何其多?
最近,我們頒發了這學期的第一次「四不」奬項,頒奬前和孩子們說:
「四不」是一個對自我的挑戰,請孩子們,專注於自己與人應對的方式。
頒奬名單,是老師們在能了解的範圍內,共同討論出來的,經過一些修正,也直接詢問過孩子自己;如果對某些得奬人有疑問,可以在頒奬後再反應。
(以上,是針對過往會有的狀況而有的「防範」或「心理建設」,因為,「四不」的衡量是採高標準,只要有一次逾越了,就不能領奬,孩子們非常緊密的相處,對於彼此曾有的語言行為,常常較之老師們更清楚; 另外,也有「定義」的問題,例如,「欺負人」是一個很複雜的人際互動過程,什麼樣的行為叫「欺負人」?主觀的認定與客觀的標準是什麼?也有孩子想不明白他自己什麼時候欺負人了?也有時,甲說乙打了人了,乙卻莫名其妙,原來是甲誤會了…… 因此,頒奬過程,有時,有那麼些讓人「膽顫心驚」,而頒奬後,常常還需要應對孩子們可能有的各種疑問。 這之所以,需要先舖一點路,給一些方法,照顧一些可能出現的讓人難受的狀況。)
如果,四項都做到了,可以拿到四個奬品,有人這次,真的能拿到四個奬,但,有人一個奬也沒有。請孩子們,若是自己難受了,可以找老師說,也鼓勵孩子們還有下一個階段的挑戰,這次沒能成功的,還有機會。
宣佈下一次頒奬時間是歲末週,公佈的挑戰項目是「五不」:不打人、不罵人、不欺負人、不晚睡、不說髒話。
頒奬的主要用意,是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語言、行為更有意識;更能真實地感受到自己有力量控制自己;也有機會體驗更美好的與人互動的方式;思考人如何可以活得更好?
孩子們是能敏感於人的狀態的,但是,對於自己的語言的表達,還需要我們大力的協助,搭配協助孩子們達成「五不」,我們也在各個課程中和孩子們談「好言好語」;不同於「順服」的語言,好言好語是協助孩子用更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例如:
孩子們會說:「滾開啦!我們要上課!」,(問孩子)有沒有較好的說法?(孩子修正)說:「走開!我們要上課!」,是不是好一點?(請孩子再想想,再修正)說的是:「請離開!我們要上課了!」,是不是更好一點?
「五不」宣佈的這一刻,每個孩子的眼都是晶亮的,都有一種「有機會挑戰成功」的神采!
當然,每一個奬項,不論大小,精神都是:如實反應孩子的狀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成長和變化,讓他知道,他的努力被看見了!
真的,在森小進行頒奬,一點也不輕鬆!


- 相關文章推薦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 最新文章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