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小的一堂國語課--My Heart Leaps Up


► 開學之前
不知道有多少老師,開學前夕,也像我一樣的心情:忐忐忑忑。
一整個長假沒有見到學生,思念罩了一層薄紗,孩子們可愛的模樣、機靈的對話屢屢在腦海閃過。老師情動於衷,意興風發,想著下學期要教他們這個、那個,想要呼風喚雨,想到眼裡充滿了星星。
緊接著,老師在心裡推開教室的門,走到講台前,要進入「第一節課」。這「第一節課」該講什麼呢?也許,可以延續思念,聊天敘舊吧!要聊多久呢?三分鐘、五分鐘?總不會聊掉一節課吧!想像瀏覽全班孩子的眼睛,有的孩子也閃著星星,有的孩子帶著擔心,總是有一兩個孩子,垂頭。這時候,我要開口了,要叫垂頭的孩子,抬頭挺胸、正襟危坐嗎?
孩子們大概不知道,老師的心情跟他們一樣,甚或更怕他們在第一節課開講五分鐘之後大家都垂頭啊!我翻開了詩集,想找一首詩,找一個感覺,最好是大人跟孩子都曾經歷的「感動」,在「感動」中,我們開啟這學期的新旅程。開學前,我不斷翻啊翻的,總算找到一首短短的英文詩《My heart leaps up》(我心怦然):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 in the sky:
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
So is it now I am a man;
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
Or let me die!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作者∕William Wordsworth)
詩人對彩虹的「怦然心動」,觸動我的回憶。那時候大學剛畢業,我第一次教國語,下課時好興奮啊!直到如今,那份「怦然」竟然健在!那感動跟「看彩虹」很像。我忍不住懷想,如果孩子對某件事也有美好的感動,他會怎麼體驗、述說呢?讓心靈變得「多感」「易感」,這也是國語能力重要的一環。我想,不如第一節課就從「看彩虹」開始,詩人能觸動我,說不定,也能觸動孩子們。
我也想像孩子們遇到這首詩,表情該是非常擔心吧!孩子們可能不動聲色,偷偷交換眼神,心底碎念著:「搞什麼啊?不是國語課嗎!」垂頭的孩子眼睛裡可能會流露出惶恐:「哎呀!國字寫的都不太懂了,還給我英文!」
他們才五年級啊!連中文詩可能還有距離,更何況英文呢?問題是我怎麼找,也找不到一首類似的中文詩。我打定主意,即使孩子們有好多英文字不認得,也要跟他們說:「真厲害啊!」
然而,他們畢竟五年級了,我也不能讓他們覺得「太幼稚了」。他們期待、擔心、低頭的背後,還有一份更深層的、隱藏的念頭:「老師究竟懂不懂我們呢?」「我們已經不是上學期的小屁孩了,老師知不知道呢?」
面對半大不小的心智,教學上可以挑戰更難的關卡。比方說,除了知道「單詞」,怎麼讓孩子掌握「句子的結構」?舉例來說,詩的第一段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 in the sky
先讓孩子們針對單詞提問。孩子問任何一字,老師都一一告知。但是「絕不」在白板上的英詩做任何中文註記。寧可讓孩子記不熟、反覆問,在心裡來來回回地琢磨,勝過直接在白板上一次寫明。
待大家掌握單詞,再來理解「句子」。譬如,請孩子依照以下方法來標記:
● 主詞:兩槓
● 動詞:一槓
● 子句:(用括號)
● 受詞:波浪
● 形容詞:用箭頭指出形容的
整句標記起來會是:
等大家都掌握英文句型結構之後,請孩子們猜猜看這句話的意思。如果孩子能說出「我的心跳動當我看見彩虹在天空」或「我的心跳躍當我看見天空的彩虹」,就算完全掌握句意了。老師也可以順便比較中文和英文句法的差別,例如:「天上的一道彩虹」對比「a rainbow in the sky」。
備課時,我好想問他們,猜猜看,詩人是在哪裡看見彩虹呢?是在原野上?湖邊?還是小窗口?經歷這趟心理準備,我對於開學的期待,少了忐忑,更增添了思念。
► 開學後的課堂上
我在白板上寫完英文詩,一個孩子立刻說:「『me die』是『我死』。」剛說完,全班孩子睜大眼睛,急匆匆地問我:「let」是什麼意思?
我說:「讓。」
大家夥兒笑得東倒西歪,七嘴八舌地交錯喊著:「這句好!」「讓我死!」「Let me die!」
孩子懂得在困難處「找開心」,真好啊!我依著前述開學前的準備,慢慢地推演討論,孩子們逐漸進入這首詩。討論到「a rainbow in the sky」這句時,一個女孩兒突然說:「好奇怪!在後面?」意思正是,中文說的「天上的一道彩虹」,英文怎麼不一樣?孩子主動引導出一段中文、英文句法的對比討論。
猜想作者在哪兒看到彩虹?
他們猜:「在草原」、「應該剛下完雨」、「也可能是邊雨邊晴」、「浪花打來時也會有小彩虹」孩子們有超乎想像的豐富體驗,關於彩虹。
請孩子們深入想像詩人的感覺,什麼情況下,會這麼強烈感覺到「哇!彩虹!」然後成就一首詩?
孩子說,詩人這麼感動,應該是在山邊,或水邊,不太可能在小小窗口。而且,極可能是在湖邊。
接下來的三句,我先把子句括起來。
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
So is it now (I am a man);
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
我才說完「was」「is」「be」的意思,孩子們已經領會過來三句開頭分別是「過去這樣」「現在這樣」「未來這樣」。我追問:「這樣」到底是怎樣? it 是什麼意思?
孩子們愣住了。大家重新從頭讀一次,斟酌片刻後,孩子們說:「他想要看見彩虹,心會跳動!」孩子這話讓我「怦然」,他們剛才還覺得自己不太會,怎麼能把 it 解釋得這樣好呢!
我忍不住再問:「詩是小時候寫的?長大寫的?還是老了以後?」
一群小毛頭理所當然地望著我:「當然是長大啊!」「因為小時候是用 was,老了是用 shall。」
我補充了 shall 和 will 的差別。談到在邀請跳舞時,用的是「Shall we dance?」shall 帶著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再請孩子們深入想像,為什麼詩人不寫「When I will grow old」?
孩子們說:「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老』」、「他不確定自己會不會活著」。
就這麼慢慢地把整首詩推演討論完畢。最後,要進入重要的國語教學了。我發下兩個版本的中譯詩,都來自網路上的翻譯。請孩子們比較斟酌,A、B兩個譯本,哪個比較好?即使是英文詩,我們還是可以鍛鍊「國語」。
有的孩子覺得「A比較有詩的感覺,B翻譯得太白了」。也有孩子認為「B有把 shall 的感覺翻譯出來,比較好」。有人說,都好;也有人說,都不夠好。
我請孩子參考兩個版本的譯本,寫出自己「最滿意的翻譯」,作為當日的回家作業。
► 誰的翻譯最好
再次上課時,孩子們顯得意興闌珊。我問他們,怎麼啦?一個孩子沮喪地說:「覺得怎麼翻譯,都不會比英文的好!」
這真讓我嚇了一跳,「詩不能翻譯」這句話竟然被他們說去了。只是孩子們不明白,這正是因為他們深入體會了「國語」和「英語」。我安慰他們說:「母語通常是最好的表達方式,這詩是詩人用媽媽的話寫的,別人的話怎麼可能比得過呢?譬如,以客家話為母語的人用客家話創作,也會比翻譯成閩南語豐富。」
課後我跟史英老師討論:「孩子們的沮喪,接受就好了嗎?」老師建議,由我和史老師翻譯出「最滿意的翻譯」,交給孩子們再一次評選。孩子們評選前,我先說明兩個版本的差別。評選結果且按下不表。不知道各位看倌,覺得C、D兩個版本,哪個翻譯得比較好呢?
註:最後的回家作業:寫一篇自己的「我心怦然」的體驗。
小何老師/森林小學教師
出自人本教育札記
- 相關文章推薦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 最新文章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