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安安一起的這段日子


一開始還跟大部分的小孩都不熟,每次陪讀都是先固定幾個小孩,安安也是其中一個,大概是因為和安安同個學期來到基地,緣分很巧妙的把我們牽在一起,我們就這樣變得越來越熟,雖然她心裡愛的人總是變來變去,但應該還算是在彼此心中都佔有一點位子吧,至少我自己這麼覺得。
安安很多字不認得、也很多詞不知道意思,看電影或讀文章的時候很多都有看沒有懂,有時候不懂的部分就會喵喵喵的帶過,她寫字會看著字然後都從很奇怪的地方開始寫,就像在畫圖一樣。也因為這樣她的作業總是沒辦法如期完成,跳著寫已經算是很好了,數學習作也都只能我們寫給她描,早上常常遲到就被罰要寫小品文,但她也沒辦法寫那麼多的文字,只好一欠再欠,累積越來越多,各種因素和在一起,在老師眼裡就很容易變成問題學生,總是處處刁難她。她跟人相處的時候常常會陷入自己的小劇場,會自己臆測別人的想法、想的多很多,也常常誤解別人的意思,和同學或甚至基地的人相處有很多辛苦的部分。
也因為那些先備能力的不足,陪讀的時間因為她幾乎什麼都不太會也不太想做,大部分的時候只想聊天談心。她常常抱怨家裡的人,舅舅會打她,媽媽吸毒狀態沒很好,又有媽媽的男友會來住,而媽媽男友有時候看她不順眼會打她,她在被打的時候也很不會保護自己,總是會更強硬或白目的回嘴,讓自己挨了更多苦。雖然基地的工作人員會提醒我不能全然相信她講的話,因為可能講歪很多內容,但聽著這些還是會默默的心裡很難受。有一陣子我們會在基地開完會的時候送安安回家,有幾次她很低潮,或是前一晚面臨被打的情況,當要送她回家的時候,心裡總會百感交集,覺得好像要推她回火坑一樣。不止一次問過關於安安這樣的情況基地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幫她嗎?不能聯絡她學校社工嗎?不能讓她去個安全舒適的地方嗎?後來才知道,原來安安從小已經有三個社工介入了,不知道為什麼似乎於事無補,曾經學校也給她可以去基隆的住宿學校的機會,但是她不想離開基地、不想離開家,其實安安還是很愛媽媽的。冷靜下來後就覺得自己好像也不小心落入一般人的思維,覺得家裡發生什麼事就該安置、社工都在做什麼等,有時候就不是那麼簡單,不是說要讓她離開家就可以離開,在和家裡的感情上、在她原本的支持網絡裡,都不是要切斷就能切斷的。
她常嚷嚷著要跟我回家、要當我的妹妹或女兒,我就會很認真的想難道不能真的帶她回我家住一晚嗎?好好的、簡單的住一晚就好,但是回我家住一晚又能怎樣,之後的日子她還是得面對,為什麼我沒辦法多為她做一點什麼呢?對於她的狀況的無力感不時會湧上心頭,覺得為什麼人生可以這麼不公平?為什麼她要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為什麼這麼可愛的孩子要遇到這可怕的事?那些人憑什麼可以打她?
即使賦予自己這樣的使命感,還是常會在和她相處的時候面臨許多困難,甚至也感到疲倦。我不是很聰明的人,從小功課也沒有太好,在學校學的東西幾乎都忘得差不多了,要教安安什麼或是靈活的應用其實對我來說都很難,而她又常常顯得對什麼都沒興趣、提不起勁,時常不知道該怎麼樣陪她才好。有時候在自己學校課業或工作負荷不來時,就會覺得這樣耗著是不是在浪費時間而已,也會因為帶著那些壓力而沒辦法全心全意的專注在陪伴這件事情上,有時候甚至會對安安很不耐煩。雖然畢竟我也是個人,也有自己的狀態要面對,就會覺得自己也沒有能力時時刻刻都對她那麼友善的話,憑什麼要求這個世界對她友善?不過,這大概就是真實吧,沒有人有辦法無時無刻都保持著好的狀態面對所有人,她得練習與人相處而我也是,我們都得長出面對世界的能力,我願意、也努力著要變成一個好的大人,努力著想要能包容和接納更多,努力著要為有機會一起相處的孩子撐開更多。在可以陪伴她的時間裡好好陪伴她,每次短短的2個多小時給她好的陪伴、讓她感受愛,累積多了或許就能變成她心裡的一股力量。
有次又再問了江思安安這樣的狀況該怎麼辦才好,她說到本來要改變環境就很困難,也幾乎不可能,我們只能改變孩子看待事情的眼光,看見圍籬中的陽光。像是每次陪她回家,只要一打開門阿嬤就會碎念一番,才一進門就心情不好了,鬥嘴來鬥嘴去的,最後搞得滿屋子烏煙瘴氣。有一天一個工作人員想到來跟安安打賭阿嬤今天第一句話會唸什麼,安安這下高興了,很興奮的一起猜阿嬤會唸什麼,走回家的路上也滿心期待地等阿嬤的第一句話。最後回到家阿嬤一打開門,基地工作人員猜得答對了,但安安沒有在意誰輸誰贏,只覺得有人猜對了真有趣,便開心地溜進家門,少了一次進家門的不愉快。總覺得基地的大人或人本的人很會類似這樣子的方法,但自己功力還不夠高深沒辦法這些用得出神入化,一次一次看見這些就學了更多技巧。
雖然還是時常抓不到陪伴的步調和方法,但陪伴安安的日子會繼續走下去的!
在基地一學年了,真心的很喜歡這個地方,陪著小孩的同時自己也能被陪著,一群很棒的夥伴走進我的生命裡,基地成為了我在台北的其中一個家的感覺。
我常覺得人本基金會的很多人都比社工還像社工,能很真實的看見需求,把優勢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讓孩子們充權,也真正的陪在孩子的生命裡。這學期因為做報告對小草書屋及甘樂文創有多一點認識,時常想著像甘樂文創和基地這樣在做的和社區工作有什麼不同?好像只要有問題解決的能力就能做社區工作。
江思說基地也不是一開始就長這樣,而是在經營的過程中看見孩子的需求,知道要顧好小孩就需要足夠的人力,就去補充人力,缺什麼就補什麼,把資源找進基地讓孩子得到更充足的東西。而在這些孩子們在這裡的過程中,基地的大人認真的看見他們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不會用課業上或生活上的弱勢來評斷他們,不管怎麼樣,都希望能讓孩子長出自信來面對他們的人生。
我發現很多人本的資深工作人員哈哈大笑的能力,有時候還沒見到人就先聽到笑聲,他們常常要連續工作好久好久,卻有好多人能一路做到耗盡青春,可見他們有多強大的理想與抱負啊。真的很開心能夠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認識了人本,面對人生的很多事情就覺得還有人本認識的這些很好的大人在,有問題也還可以找他們,自己好像也是在人本的小孩,也被好好的對待著,看著他們對待小孩的方式,一步一步的練習著,成為更好的人。


- 相關文章推薦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 最新文章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

客家電視台送學生入狼口?!文化部應建立機制,勿使藝術文化成為性平死角
2023年6月,李菄峻(原名李文勳)性侵學生案曝光;2024年3月遭戲曲學院終身解聘。然而,他竟仍參與客家電視台節目編排,甚至讓戲曲學院學生在不知情下前往其住處排練……

需要徹底的轉型正義,才能阻擋戲曲學院的悲劇
戲曲學院多起身心暴力,性暴力的案件,尤其是李菄峻歷年多次性侵學生案,經監察院調查屬實,並提出糾正。本會認為,本案的處理,需要校園轉型正義……

體育暴力層出不窮,運動部能為孩子把關嗎?
體育和運動訓練中的暴力不但頻繁發生,且相比其他教師不當管教行為,往往更加嚴重。學校的漠視、主管機關的不重視,形成一種學生運動員在受不到保護的情形下進而認同、甚至複製暴力,使得傷害一再持續發生的循環……

學校連三罪行:吃案、沒收不適任、強逼轉學!市府缺席!人民無奈?
本會接獲家長檢舉臺中市大安區國小王姓總務主任霸凌學生、將學生鎖在儲藏室內、逼迫學生轉學,家長向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均遭敷衍回應,容許學校拖延長達兩個月才啟動調查。今調查結果出爐,調查報告竟認定王姓總務主任的行為不成立霸凌……

面對困難 學輔效能才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台灣近年學生自殺、自傷人數不斷攀升,在上一次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時,來台的國際專家特別指出「自殺率上升並非歸因於兒少個人議題,而是導致心理不健康更廣泛的結構性議題,包括學業壓力、霸凌及不當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