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

文︱林青蘭 照片提供︱森林小學

頒奬在森小,是要大費周章的,這大費周章,不在奬品或奬狀的精美;事實上,森小的奬狀很陽春,就是用電腦的列表機在雲彩紙上印上一些字,不過,對孩子們來說,卻是特殊的,因為奬狀上的文字很特別。例如,「全勤奬」奬狀上的文字是:   

恭禧某某在森小學習的日子裡,你是如此積極的參與課程,從未缺席,我們欣賞你喜愛學習的熱情與持之以恒的毅力!

例如,有一個「小豆苗獎」,文字是:

恭禧某某,你一直秉持著熱愛生活,自得其樂的特質、親近自然,疼惜生命的態度,凡事有自己的節奏與堅持,在生活各個層面中展現獨特的光采,並能對他人產生正面的影響,我們欣賞你!喜歡你!

又例如,有一個「力爭上游獎」,文字是:

恭禧某某認真的扮演高年級的角色,想尋求自我突破,也試圖樹立領導風範。在運動場上,展現自信與技藝,平時除了表達貼心與溫柔,處處又可見你的心思與努力,非常欣賞日漸成熟的你,也衷心地支持你。

每個學期的期末頒奬,就有幾個常設的奬:全勤奬、熱愛閱讀奬、熱愛運動奬、熱愛繪畫奬、熱愛學習奬、進步奬、大進步奬、穩定成長奬;還有一些特別奬:小幫手奬、疼惜生命奬、小豆苗奬、綠巨人奬、力爭上游奬、自信自在奬、巧奪天工奬、熱愛大自然奬。

奬項的安排是一個形式,重要的精神是:看得出孩子的好,說給孩子聽;是大人有能力,也願意,欣賞孩子,給孩子讚美。

例如,有一些孩子前面提到的奬項都沒有合適說明他的狀態,森小的老師們就要再耗一些力氣,回想這個孩子這一整學期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值得也需要被點出來的他的進步,所以,就又有了一些特別的奬項,例如:朋友變多奬、人緣變好奬、精神愉快奬、心情變好奬、讓別人心情變好奬、早睡早起奬、大手牽小手奬……

也許有人會以為這是負向的,說孩子過去的狀態不好,看看奬狀的內文,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心情變好獎。

恭禧某某,心情愉快時的你,是如此的甜美,身旁的人都發覺了更不同的你,這樣快樂的你,真好!讓別人心情變好獎。

恭禧某某,非常佩服你自我調整改變的能力,現在的你比以前更柔軟,和你相處更加舒服,好喜歡這樣的你!

森小的頒奬,要耗掉老師們很長的討論時間,老師們反覆討論著:什麼樣的奬項更能如實反應孩子的樣貌、奬狀上的文句是不是能反應、說明孩子一整學期的學習狀態,都被很謹慎地斟酌著。幾個特別的奬項,是翻過來覆過去,談了好幾回的,生活老師們還曾經為了某一個奬項,在深夜裏長談了一個半小時,搜索著更適切的文字,希望能更接近孩子的那個屬於他的獨特。

頒奬的動作,在森小,是蠻複雜的!所以,通常只在期末的結業典禮上才有各種奬項。

不過,這三個學期來的期中,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奬項「四不」,奬勵的項目,就是:不打人、不罵人、不欺負人、不晚睡。很明確了吧!

三個學期下來,我們卻發現「很明確」這三個字也一直挑戰著每個老師,因為,人的行為、孩子間的互動,樣貌何其多?

最近,我們頒發了這學期的第一次「四不」奬項,頒奬前和孩子們說:

「四不」是一個對自我的挑戰,請孩子們,專注於自己與人應對的方式。

頒奬名單,是老師們在能了解的範圍內,共同討論出來的,經過一些修正,也直接詢問過孩子自己;如果對某些得奬人有疑問,可以在頒奬後再反應。

(以上,是針對過往會有的狀況而有的「防範」或「心理建設」,因為,「四不」的衡量是採高標準,只要有一次逾越了,就不能領奬,孩子們非常緊密的相處,對於彼此曾有的語言行為,常常較之老師們更清楚; 另外,也有「定義」的問題,例如,「欺負人」是一個很複雜的人際互動過程,什麼樣的行為叫「欺負人」?主觀的認定與客觀的標準是什麼?也有孩子想不明白他自己什麼時候欺負人了?也有時,甲說乙打了人了,乙卻莫名其妙,原來是甲誤會了…… 因此,頒奬過程,有時,有那麼些讓人「膽顫心驚」,而頒奬後,常常還需要應對孩子們可能有的各種疑問。 這之所以,需要先舖一點路,給一些方法,照顧一些可能出現的讓人難受的狀況。)

如果,四項都做到了,可以拿到四個奬品,有人這次,真的能拿到四個奬,但,有人一個奬也沒有。請孩子們,若是自己難受了,可以找老師說,也鼓勵孩子們還有下一個階段的挑戰,這次沒能成功的,還有機會。

宣佈下一次頒奬時間是歲末週,公佈的挑戰項目是「五不」:不打人、不罵人、不欺負人、不晚睡、不說髒話。

頒奬的主要用意,是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語言、行為更有意識;更能真實地感受到自己有力量控制自己;也有機會體驗更美好的與人互動的方式;思考人如何可以活得更好?

孩子們是能敏感於人的狀態的,但是,對於自己的語言的表達,還需要我們大力的協助,搭配協助孩子們達成「五不」,我們也在各個課程中和孩子們談「好言好語」;不同於「順服」的語言,好言好語是協助孩子用更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例如:

孩子們會說:「滾開啦!我們要上課!」,(問孩子)有沒有較好的說法?(孩子修正)說:「走開!我們要上課!」,是不是好一點?(請孩子再想想,再修正)說的是:「請離開!我們要上課了!」,是不是更好一點?

「五不」宣佈的這一刻,每個孩子的眼都是晶亮的,都有一種「有機會挑戰成功」的神采!

當然,每一個奬項,不論大小,精神都是:如實反應孩子的狀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成長和變化,讓他知道,他的努力被看見了!

真的,在森小進行頒奬,一點也不輕鬆!

林青蘭/籌設森林小學期前教學研究計劃主任
 

出自人本教育札記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