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陪孩子面對考試(準備篇)

我們曾經問過數想國的學生:「你認為考試的目的是什麼?」孩子一開始四平八穩地說:「是為了知道我們學得如何。」但後面接著講:「還有考驗爸爸媽媽的EQ(情商)。」,惹得整班哄堂大笑。饒富深意的大笑背後,正是我們跟孩子得一起面對的現實,究竟要怎麼看待考試以及附隨於考試的分數?如何陪伴才是真正有助於孩子通過現實的考驗?
我們曾經問過數想國的學生:「你認為考試的目的是什麼?」孩子一開始四平八穩地說:「是為了知道我們學得如何。」,但後面接著講:「還有考驗爸爸媽媽的EQ(情商)。」,惹得整班哄堂大笑。饒富深意的大笑背後,正是我們跟孩子得一起面對的現實,究竟要怎麼看待考試以及附隨於考試的分數?如何陪伴才是真正有助於孩子通過現實的考驗?茲以數學科為例,提供以下意見:

一、建立正確觀念與態度
考試,除了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之外,其實也檢驗了老師的教學成效,這是一體兩面同時存在的,講究教學成效的老師,常常利用考試結果看出自己的教學盲點,從而改進講解的方法,甚至找出小孩思路錯誤的原因,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所以,面對考試結果,不能只想著小孩有沒有用功,也要能用「在意教學成效的老師」的角度來看小孩是哪裏沒搞懂,因此「訂正」是重要的,至於排名跟獎懲,則是完全離題的措施,無助於孩子從考試中獲得真正的益處。
考試的價值在於事後的訂正,說到底,沒有真正的訂正,孩子就無法從考試中檢證學習的結果並進而改正思考上的謬誤。只要學習上的錯誤依舊存在,考試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就永遠大於能給孩子的正面影響。
因此,建議父母在學校段考還沒來到前,擇一段合宜的時光,好好地坐下來和孩子聊一聊「什麼是考試?」,以及到底「為什麼要考試?」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再談談自己的看法,一起建立面對考試的正確觀念與態度,更能讓孩子透過這樣的過程解除面臨考試時的無謂壓力,孩子才會真正的考好及學好。
二、家長如何協助孩子
有了以上的觀念,就可以談談協助孩子的具體方法。在此,可以分成事前的準備和事後的檢討兩個部份。
關於事前準備,我們提供下面幾個方法:
1. 不要主動幫忙,給孩子機會練習自己準備
考試 意思是希望家長不要一開始就好為人師地去介入或者協助孩子準備,因為這對孩子是很不利的。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人的讀書或學習方法放在自身未必有效;其二則是讀書的方法最宜自己琢磨,不要讓孩子一開始就處於被動的立場。
2. 基於協助的角色,提供孩子準備考試的方法
如果孩子不太明白準備考試的方法,或者之前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準備,孩子卻自覺效果並不是很好的時候,家長可以基於協助的角色提供一些好的方向給孩子。
例如:捨棄不斷去寫新的題目和測驗卷,而是把寫過的習作、習題、練習卷攤開來看,試著去思考,如果自己是老師,會出怎樣的題目。這樣一來,孩子在學習上,就算是學寫國字,心中也會有個輕重,一個字會寫錯,是因為這個字很難寫,或者是容易與另一個同音字發生混淆?
這樣做目的在於讓孩子去思考什麼才是重要的?而常犯的錯誤又是什麼?比起重複練習早已經會的題目而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這麼做將會是更有效的方法。
3. 協助孩子了解每種題目背後的機制
以數學題目來說,其實不同的題目不只是解法不同,有時候解題的思維也很不同。對於剛學習的孩子,光靠練習是沒有太大幫助的,如果沒有人點出思考的方向是「有個固定的公式」還是「要嘗試錯誤」或者是「怎麼從定義去思考」的話,孩子遇到沒有練習過的題目就會很容易出錯或乾脆直接放棄了。因此,遇到大人認為很簡單但小孩卻寫不出來的題目時,千萬不要只是流於生氣,而是要進一步地去提點孩子一個「看問題的角度」。
在此舉一個很簡單的小一數學例題:
例:230-( )-( )-245-250
像這樣的題目,一般家長很快就反射性地知道,規則就是後面的數字比前面多5,但是小一孩子如果答不出來,他的困難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孩子是不是真的知道要填這空格到底是什麼意思?他能不能知道題目要的其實是在這些數字裡面找到某種規律?如果不能理解題目背後的意思,有些孩子就會因此卡住。其實答不出來的孩子,往往是由於沒有經驗過數字的規律也沒有從後面兩個數字去推敲情況,因為他們的課本通常這樣呈現問題:
例:230-235-( )-( )-250
所以小孩會很習慣性地從前面兩個數字去找規律,因此孩子之所以不會,是因為欠缺一種看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小孩的數學程度很糟糕。這時只要家長能鼓勵小孩大膽嘗試,給點相似的經驗讓他去做類比並且好好的分析,就能真正的幫到小孩。
再看看另外一個例子:
在____裡填入>、<或=
(a) 0.999×0.45___ 0.45
(b) 2.94×9 ___ 27
像這種題目,小孩應該知道的是不要「硬乘」,也不要去背「乘比1小的數字會變小」這種規則,而是要知道只要把乘法念成「幾個幾」,就能判斷數目的大小。而因為「0.999個0.45一定比1個0.45來的小」,所以,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a小題。至於b小題,一般來說叫做變化題,要輕易地判斷答案為何,已經不能只是依靠做過類似的題目去記憶,而是要學習一個想的方向,也就是要去思考為什麼這裡會出現「27」來跟前面的數字相比較這件事。當孩子能想到將「27」看成「3×9」,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舉這兩個題目給家長看的意思,是想表達我們看到小孩的困難並不是缺乏練習,而是在某個點被卡住,只有發現這件事情,並且嘗試根據這些點去協助小孩靈活思考,才是真正幫助到小孩,多做練習是完全幫不上忙的。
舉這兩個題目給家長看的意思,是想表達我們看到小孩的困難並不是缺乏練習,而是在某個點被卡住,只有發現這件事情,並且嘗試根據這些點去協助小孩靈活思考,才是真正幫助到小孩,多做練習是完全幫不上忙的。
- 相關文章推薦


2023工作報告_玩的教育學

【專題】雙語 ≠ 全英語!──政策錯在哪;老師如何教?

GiveMe5 我不打小孩 家庭動起來記者會

打造愛的家,我不打小孩。台灣兒權向前行!我們可以!

快樂父母班
- 最新文章

社會賢達共同支持教育轉型正義,小英總統蒞臨人本募款餐會
人本教育基金會年度募款餐會「聚賢會」今日(10/19)順利舉行。蔡英文前總統親臨現場,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立法院多位委員、教育與人權倡議者、藝術家、以及公民團體代表、各界及社會賢達,共同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等工作籌募資金,現場氣氛熱烈,昭示教育改革信念堅定,能量持續。
曲解數據,混淆政策改善,於教育不利。全教總不要只想著廢,總該有調查監督機制吧
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六。這樣的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座談會】血汗訓練是成就競技還是毀掉運動?─從師大事件與運動員田野調查談起
為深入了解台灣體育班制度下學生運動員的真實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邀請16位曾為體育班學生,及一位現職體育班運動防護員進行焦點訪談。受訪者跨足棒球、足球、田徑、籃球等多項運動,年齡層自18歲至39歲,以呈現了體育班制度長年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強迫抽血惡師免解聘!?台師大血汗學分,教育部置身事外?
去年 11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教授周台英被指控於國科會「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研究計畫中,以畢業學分強迫學生擔任受試者進行抽血、試驗,並且將受試者費收走,甚至對不願配合的學生實施精神壓力與排擠行為。現經臺師大校園霸凌調查小組認定成立周師有七項霸凌行為屬實,對三成立,建議應予以解聘,並兩年不得再擔任教師⋯⋯

請新竹、花蓮縣府不要再漠視兒少安全運動教練不適任制度也需立即建立
兒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遭到身心暴力,性暴力的事件頻傳。人本近期,又接到兩件申訴案。顯示不論學校外聘運動教練還是民間館場,目前教練不適任制度,仍有巨大法規漏洞,也有執行端的怠惰與混亂⋯⋯

你們挺暴力,誰來挺小孩?!校方縣府聯手放水,我們要求依法處理
本會接獲家長投訴,去年(2024年)2月他們向雲林縣西螺國中申訴廖姓專任教師與蔡姓兼任教練嚴重體罰與霸凌羽球隊學生,校方和縣府疑似輕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