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讓「玩」支持學習
玩的教育學教學工作坊2.0順利舉辦

5月20號上午,上百位教育工作者們與關心教育的社會人士於新店區北新國小齊聚一堂,為的是參與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研究中心(Project Zero)」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合辦的「玩的教育學」(PoP)」教學工作坊2.0。

「玩的教育學(PoP)」教學工作坊2.0,邀請到來自全國七縣市,十八位體制內國中小老師以及一位校長,發表語文、數學、生態教學實例。將這一年間於「玩的教學」這條路上激盪出的火花,分享給台灣的教育工作者們。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於開幕時提到,當PoP團隊來接觸森林小學時,他就強烈推薦他們也去一般學校,今天就是來跟大家報告PoP團隊進入一般學校的成果。同時,也強調「你要認識一個東西,最好的方式是分辨它不是什麼」,希望透過《玩的學習不是什麼》這篇文章,替大家從反面入手,建立起「玩的教育學」是什麼的想像。

PoP研究計畫總監Ben Mardell(馬斌)說,PoP的目的,是把更多玩心帶到教育現場。他強調許多領域的研究證據都顯示玩有助於學習,並提供六大原則,讓「玩」支持學習。與台灣的合作中,不但產生了不同於其他各國的獨特指標,更在教師研究的過程中,看見了民主的實踐。

PoP研究計畫的教育工作專業研究員劉奕欣(Yvonne Liu-Constant)跨海連線,分享這半年內,她與台灣的教師們如何創建自己學校的「玩的學習」指標,這也是全球首次試驗,成果令她驚嘆。今年台灣教師提出的指標圖形,令她聯想到瑞吉歐學派的創辦人所說的:學習不是怎樣教小孩,而是建立一個情況讓孩子願意主動學習。

工作坊現場的教學實例中,台南市光榮實驗小學的周長誼老師為大家帶來《魔法哥哥》(南一版)教案,從「哪裡覺得怪怪的?」帶孩子進入情境,順著小孩的質疑、挑戰課本內容,讓小孩對課文有感覺,產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高雄縣永芳國小的彭惠鈺老師,帶孩子讀完康軒版《溪谷間的野鳥》,他們竟「沒什麼感覺」,老師進一步帶孩子探索原因,並在越來越多疑點被發掘後,再讓學生回頭讀原文,學生驚呼「課本是盜版吧!」、「原文比較好看!」。長誼老師回應,這堂課讓孩子發現文字精準的重要性、以及不要為了修辭而修辭,還有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正是我們面對假新聞最需要的素養。

現場聽眾也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有人問:「學生會不會為了提出質疑而質疑?」老師坦言說:「會,但這時候就是老師要出手,點醒學生。」也有人問:「學生會不會真的吵起來?」,老師回答道:「雖然是吵,但不是吵架,是吵知識,學生們是真的回到本質來討論課文。」

這群來自公立學校的教師們與哈佛團隊與森小老師經過一個學期的合作,帶來了各類教學實例,並提出三項指標,分別為究竟(追根究柢)、投入(當下狀態)、進化(內化升級) 。各地教師透過觀察和採訪學生,反思教學,並參與研究小組共同分析後創建的指標,也期盼能提供給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讓玩的教育在更多學校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