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數學二下「公尺和公分」的雙語課可以怎麼教?一份雙語數學建議案 | 人本教育札記

又一個雙語教學的例子

文︱史英

--本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394期

繼上期「人本論壇」中的雙語數學之後,這是又一個雙語教學建議案。

編按:這個建議案有幾個要點:

  1. 它是為剛開始雙語教學而設計的,為了減輕師生在英語上的負擔,把英文的使用量壓到最低,但還可以用「雙語」進行有意義的教學。
  2. 它採用了一個特別的方法:先把要計算的「標的」用中文說清楚,再以it 代替而形成一個英語的問句;這樣,既不破壞英語的句法,又不必用英語講述整個題目。
  3. 它比較了英語問句和中文問句的差異,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聽懂較長的英語問句。(參見建議案中「二、5」)

雙語建議案——康軒數學二下3 「公尺和公分」

一、可以用到的英文

① 數字用語: ten; twenty; thirty; forty; fifty; sixty; seventy; eighty, ninety; one hundred; one hundred and ____ty  (one-____ty)(只限於幾十,和一百幾十)

② 數學用語: meter(m)centimeter(cm)____meter(s) and ____centimeter(s)

③ 情境用語: How long is it?(暫時不包括寬度,高度,距離,等)

④ 教學用語: How many centimeters is       meter(s) and ____centimeter(s)?

⑤ 教室用語: draw a picture in mind(學生不必會說,只要聽懂即可)

二、 可以用到的雙語

 ①

這個黑板,大概有多長?黑板大概是how long? How long is it ?

黑板大概是幾公尺?黑板大概有 how many meters? How many meters (long) is it?

一公尺大概有多長?一公尺大概是how long? How long is one meter?

說明:以上三句是課本主要問句,建議從國語,雙語,分三層逐步進入英語;為了省去黑板等不必要的生字,在第三層以 it 代替;但必須接在前二層之後,否則不知 it 代表什麼。


 ②

一個meter 等於一百個 centimeters(將兩字並列在黑板上);你們猜,

    1. centimeter 和meter 哪個大?
    2. centimeter前面的 centi 是什麼意思?

說明:配合圖示讓小孩猜想B,會先猜centi是一百的意思,這樣,就會變成「centimeter是一百個meter」;這時,利用A去反駁這個猜想,再引導到centimeter是「把meter分成一百份」的一份。


  ③

看到cm,就要想到它是centimeter,是「一百份取一份」的meter。


  ④

手指的寬大約是 one meter, or one centimeter?

救護車的長大約是 five meters, or five centimeters?


 ⑤

1公尺又40公分,也可以說是幾公分?

1公尺40公分就是how many centimeters?

How many centimeters is one meter and forty centimeters?

說明:課本上的1公尺14公分,就不用英文說了,以免學生要學太多英文數字,但1公尺40公分可以用英文說。

請在黑板上寫出:

問學生,這句是要問什麼?回答時要回答「幾公分」,還是回答「1公尺40公分」?          

學生能掌握「問什麼」時,對學生強調:英文是先把「要問的」目標說出,中文則反過來,是後說。


 ⑥

請學生練習聽:

    1. How many centimeters is 1 meter and 60 centimeters?
    2. How many meters is 160(one – sixty)centimeters?
    3. How many meters and centimeters is 160(one-sixty)centimeters?

並分別問自己,聽到「問什麼」了嗎?再去聽 is 後面的東西。

說明:中英文疑問句的差別(英文先說問什麼,中文後說問什麼),是語言學上一個有趣的問題。

這是雙語教學中的重點,讓學生同時掌握兩種語言的奧妙。

說明:以上是運用雙語中的英語, 加強數學名詞的解釋, 為單語課本做補充, 並讓小孩不必死背cm的意義。

三、可以跟學生聊聊的話題

① 聊聊自己學這課英文的經驗,包括其中好笑的部分;老師身先士卒,展現不怕錯的精神。

② 強調:不會說英文是當然,不必覺得羞恥;我們願意多學一種語言,沒必要輕視自己的語言。

③ 強調師生共學的意義: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表示高興有比老師英文講得更好的學生。

文︱史英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人父母/教師的您,是否正在追尋答案?進步的源頭,來自不斷的思索與釐清。《人本教育札記》多次榮獲金鼎獎、金蝶獎的肯定!國內第一本為家長及關心教育者所編寫的專業教育月刊,提供您看教育的不同角度。每個月都陪您,一步一步向前,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