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閱讀〈狐假虎威〉
● 文/史 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國語課本裡有「狐假虎威」這一課,小孩就學會這句描寫「仗勢欺人」的成語,並牢記在心,準備隨時用它去說別人──卻毫無警覺這樣正是「仗了成語的勢」;課本上還強調牠的主旨是「教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的現象」──這實在好笑,無論講什麼,都非要擺出某種教訓不可。於是我們帶領小孩細讀「課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是逆天命也。
子以我為不,無為子先,子隨我,觀百獸之見我而趕不走乎?」
虎以為,遂與之,獸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以為畏狐也。
所有小孩都說,牠哪有欺負誰呢?只不過勉強逃得一命而已。所以,比較好的解讀應該是:啊,原來「頭腦可以戰勝利爪」!
小孩比較有興趣的是,這麼厲害的計謀,狐狸是怎麼想出來的?這實在是大哉問:人(狐狸亦然)在危急之中,最最關切的就是當下的危機;盤據腦中揮之不去的,當然也就是自己的生死存亡,哪還有心力去想什麼救命的高招呢?
將心比心,狐狸在那個當下,心裡一定默唸著:「我完了,我完了;怎麼辦?怎麼辦?」;看到百獸都躲得遠遠的,嘴裡一定碎唸著:「膽小鬼,膽子鬼;還想逃?還想逃?」!在那個萬念具灰,心神盡失的瞬間,狐狸忽然有了一種錯覺,覺得:也許,莫非,難道,他們嚇成那個樣子,居然都是因為我?
就在這麼一念之間,牠靈機忽然一動,想說反正就要死了,死也要死得有面子,即使打腫臉也沒什麼好損失的;於是,轉頭對老虎說:「你跟我走兩步看看,走啊,走啊;你看,百獸見到我逃得多麼快!」,順勢又瞎掰:「你知道牠們怕我什麼嗎?天神叫我當大王──」,信口雌黃也只是拖時間,沒想到……
就像這樣,小孩發揮最大的想像力,把森林裡發生的奇蹟,特別是賺到這個奇蹟的狐狸的內心戲,寫成了一個劇本:爭著用各種不同的聲調唸上述的台詞,測試如何表現狐狸急中生智的心理轉折,和契機;又用不同的語氣去唸旁白,一面交待情節,一面也宣示他們的發現:誰說這是「仗勢欺人」的故事?根本沒看懂課文……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是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完成的;我們於是想,這麼精采的國語課,怎麼能只留在「森林小學」裡,而不分享給所有的小孩呢?
於是,拉吉歐就出場了:小孩都喜歡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我們就用「廣播劇」做營隊的號召,吸引小孩在課程中玩點不一樣的東西。不過,在各路人馬出盡奇招,提供小孩所有可以玩的花樣之後,還能讓小孩玩什麼?想想看,什麼都玩過之後,唯一剩下沒玩過的,不就是課本了嗎?但為了不得罪課本,我們決定用「國語習作」來「暗喻」上述「顛覆課本」的功課。
深度閱讀之後,看我們如何玩廣播劇
★ 廣 播 劇 錄 音(試聽)
孩子除了將從課本發現的「真相」進行編劇之外,也會製作一齣 Talk Show,紀錄課程當中的精采對話。全程由孩子發想編創,老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