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我們接到了許多諮詢。

而與校園相關的 #MeToo ,我們已經跟其中至少八件受害者聯繫上,而每一件,都不只一位受害者。

事實上,在浪潮湧起前,我們也都還有為數不少的案子處理中。

每個個案的處理,除了撐住受害者,促成真相展現、正義實現,同時也在整理社會的傷口,並希望可以建設社會復原力。

除了個案處理,我們也將推動擴大調查法制化,拉長刑法追訴期限、永續的受害者諮商支援系統,以及推動預防性騷擾的教育

這是風風火火的時刻,
也是我們能練習疼惜、接納、覺察的關鍵,也是我們思考、行動的時刻。​

# 1

個案處理

從名師到狼師—台中某資優班性侵案事件簿

一椿二十多年前的性侵案;
一個不願正視調查程序的學校;
一場虛有其表的作戲記者會;
一整個體系聯手打造的共犯結構……

2022年8月,台中知名國中資優班爆出多起性侵案,引起大量的媒體關注; 時隔不到一年,#METOO運動正式席捲台灣社會,改變的時刻似乎要來臨。

台南尚志剛案

2019年,人本基金會召開「狼師橫行校園二十年,隱匿者豈能無罪」記者會,揭發台南某資深優良教師張博勝性侵兩校女學生共26人。一年後,有人看到新聞私訊我們:「國小六年級時,老師請我幫他打手槍、撫摸我胸部,跟新聞是同一個嗎?尚志剛,導師」

是另一個。另一個戕害眾多學童的惡人。

台南張博勝案

曾被譽為教育界的美麗風景的張博勝,拿過台南市「20年資深優良教師獎」,在一次女童在家長面前的哭泣中,被撕破虛假的面具。

調查顯示,底下不堪之事竟積累20年之久,而受害者更是不計其數⋯⋯。

向大家報告1 一 Me too前後,我們在做的事

# 為什麼受害者說不出來?站不出來?
# 有性平機制但卻沒有真的讓申訴人安心去除疑慮⋯
# 性平法已接近完善但依然有漏洞,漏洞在哪?
# 匿名檢舉申請書用代號卻被校方要求提供姓名
# 地方勢力給metoo案的阻力
# 擴大調查設專線值得效法嗎?
# 政大實小派志工接專線電話?要當事人留下姓名手機
# 立意良好的措施執行人不對方向就錯了
# metoo會讓我們草木皆兵嗎?
# 狼師手法
# 用主張權利取代保護身體

向大家報告2 一 這個案子後來怎麼了?

# 推銷聰明果汁的特教老師後來怎麼了:記者會開了又開,一屆又一屆家長出面控訴,然後呢?
# 豐原高中的案子後來怎麼了:教育局退回報告?怎麼了?大動作將人調進教育局!然後呢?

# 人本對性平法修法的訴求與想法
# 沒有所謂的師生戀
# 擴大調查要入法
# 退休教職人員要如何究責
# 追溯期要取消

向大家報告3 一 那個案子後來怎麼了?我們可以怎麼辦?

# 被二度開罰違反兒少法的老師被解聘了嗎?會再回來嗎?聽說,有人在校門口走來走去要求給他工作權?

# 如果想要為自己伸張公道可以怎麼做?
# 如果有人跟你訴說,可以怎麼做?
# 進入性平程序是甚麼意思?
# 如果跟人本講,就會開記者會嗎?
# 聽小孩說老師行為感覺怪怪的,要怎麼辦?
#豐原高中的案子還有新進展嗎?

# 2

制度修法

本會長期協助處理校園等性暴力事件,深知大部分校園中的師對生性暴力加害者多會以相同模式一再侵害不同兒少,許多案件都跨屆次,持續發生數年,以至於受害者眾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本會建議三個方向:

一、 讓受害者主張權利更不受限: 對於性侵案件,不論刑事追訴期,或是民事請求權時效,均改為無期限。

二、 讓制度更能充分「清創」。

(一)師對生事件,應以擴大調查為原則,擴大調查的具體方式應入法。

(二)強制通報制度應有空間,讓良心發現的老師敢於作證、協助受害者。

三、 讓正義的實現更充分。

(一)若在退休後才發現嚴重性暴力事件,應剝奪或追回退休俸。

(二)對性暴力受害者提供充分醫療及諮商輔助。

附註說明:

立法院已於2023年07月28日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案」,本會對於修法方向也給與肯定和支持!

但針對擴大調查的部份,此次修法只將 “在調查中發現行為人於不同學校也疑似有性平事件時應擴大調查”,但根據本會協助校園性騷性侵事件多年經驗顯示,即便同校,跨屆、跨班也有可能找出潛藏的受害者。

所以本會認為,所有師對生的性侵、性騷擾事件,都應擴大調查。對於本次修法未充分指明應擴大調查的部分,教育部應該透過依法修正性平事件處理流程圖的時候納入。以擴大調查為原則,才能真的找出受害者,保障所有學生的權利。

# 3

推動預防性騷擾的教育

# 4

思考&行動

#MeToo嗎?其實是WeToo

先說,到底是WeToo或UsToo,我一點也不知道哪個對;我喜歡WeToo,是因為和MeToo的音比較近。像這樣「喜歡就好,不必計較」,是跟年輕人學來的;至於為什麼有樣學樣,當然也是我喜歡。

言歸正傳。今天這篇,是因為有人問我「你們基金會不是管教育的嗎?怎麼最近都在講MeToo?」;如果回說「我們是關心校園MeToo啊!」,當然一句就過關,但我心裡知道,事情哪有那麼簡單⋯⋯

#MeToo特別企劃

「『檢討受害者』的英文是blaming the victim──責備受害者,翻譯成中性的檢討其實很奇怪……責備當然不對,但檢討不行嗎?」

為什麼責備會被偷換概念成檢討?「檢」視受害過程,深入「討」論因果,不就能協助受害者走出陰影嗎?

為什麼我們不多理解受害者處於什麼狀態;不去追問是什麼妨礙他們從檢討中療傷;不去思考究竟怎樣的檢討能讓受害者變得強壯,而不是受傷?

面對台日校園性犯罪,我們有幾個問題…

人們普遍認為,台灣和日本的相似處極多。但人們這麼論斷時,恐怕都不會往黑暗面去想。比如校園性侵。

本次研討會,邀來兩位在日本校園第一線面對性侵案的工作者出席與談︱共同社記者池谷孝司、NPO「防止校園性騷擾全國網路」創辦人龜井明子︱當他們與台灣相關工作者的經驗兩相對照,我們就能明白台日的校園性侵狀況何等相近,而其間道理又何等類似,甚至連文化根源都可能相同…

【聽了睡不著Podcast】再談metoo

⭐ ️前情提要:
看到metoo相關消息,大家難免氣噗噗;但生氣的範圍、確切的雷點在哪,卻還不是很清楚。該怎麼看待並處理這種「情緒凌駕理智」的起床氣呢?讓起床氣專家喬蘭與史英來解答! ​

🐼 本集為什麼讓你睡不著?
● 一旦起床,火大合理──覺醒後就容易對許多事情不高興,那正是即將邁入更加清醒的指標!
● 一直停留在情緒性的起床氣,反而會阻礙社會的進步,為什麼?
● 生氣的同時,還是可以做該做的事──先找信任的朋友宣洩起床氣,等到要成為公開言論時,喝杯咖啡,緩和情緒後,再理性地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