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想想支點計畫
從偏鄉開始,做為教育的支點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為你撐起地球。」,在默默耕耘20年後,這份繪本教材真的要從偏鄉開始,成為教育的支點了!
支點計畫是一項「輸送數學想想」到偏鄉國小的公益計畫,2001年第一本數學想想誕生,2003年時,儘管數學想想只出版到二年級,我們就推出支點計畫了,當時的計畫內容是送學校跟學生教材,加上送數想老師去示範教學或辦營隊,同時讓偏鄉學童體驗不一樣的數學課。這是一個不停播種的工作,我們期待「數學想想」幫上教育現場的忙,所以專心播種,而將灌溉的任務留給學校(調查顯示50%老師表明用來輔助上課),截至2018年為止,16年的時間,我們已走遍全台灣各縣市及離島,一共服務了百餘所偏鄉國小,送出6748套教材(一套為一學期份量)。
接著,因為宜蘭士敏國小全面導入數學想想,以及十二年國教將實施108課綱的關係,支點計畫在2019年有了大轉型,播種之外,也跟學校「合作灌溉」,根據數學想想的使用量以及跟校方的合作程度深淺,分為三種類型:
*以下資料為數學想想2019下半年轉型(9月)後累積至2020年9月之資訊
支點學校
限偏鄉國小
由校方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簽約合作
由支點計畫贈送師生用書以及共同備課服務
支點教室
不限偏鄉國小
由個別老師在校方同意下
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簽約合作
由支點計畫提供師生用書以及共同備課服務
學生用書以班級書箱模式在班內使用
退出計畫時歸還
數學想想故事屋
免費課後社團,限偏鄉國小
由校方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簽約合作
針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設立免費課後社團
由支點計畫無償提供社團用書
以及培訓、派遣社團老師並支薪
學校完全無負擔
教育改革與社會運動
申訴案
我們協助在教育體制、場域內,權利受到侵害的孩子和家長,同時我們也將每件申訴案凝聚、統整,推動整體體制的改善,保障更多的孩子。
監督政府
我們持續以記者會、連署串聯、無數通電話與公文、
教育制度革新
不論是教師法修正的呼籲,訴求不適任教師離開校園;或是性平法修正、要求全面調查兒童性侵事件等呼籲,要讓校園不再對性暴力沉默包庇,我們都同時要求對兒童的保障,要落實在實際的制度上。唯有制度公正有效,保障才不會是口號。
協助處理申訴案
辦理或參加記者會
媒體報導
2020年1至6月
- 21次電台訪問
- 50次電視節目採訪
- 301次平面及電子媒體報導
2019年全年
- 17次電台訪問
- 67次電視節目採訪
- 568次平面及電子媒體報導
演講與課程
教育中心是基金會的課程中心,透過給父母、給老師、給年輕人、給孩子的各式課程,我們將人本教育的理念及實踐方法一一傳遞出去,期待每個人都有愛人的能力、批判思考的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而有創造性的人。

主辦演講、課程
2020年1至6月
2019全年
應邀演講、課程
2020年1至6月
2019全年



森林育兒童營隊
森林育提供孩子豐富的「人的環境」與「愛智的文化」,每到寒暑假舉辦各式各樣的營隊,邀請孩子不僅有機會實際動手操作,更能在提問、猜想中重新思考知識的有趣之處。
勇闖機關島
科學的原理不只停留在課本上,而是透過思考、嘗試與調整,累積動手做的經驗,思考骨牌間最適合的距離、自動販賣機的原理,將創意與生活結合。
築巢梯
發想、設計、模型製作都只是一小部分,使用大尺規的木料進行創作,從溜滑梯、盪鞦韆到城門、獨木橋、手動升降梯都是孩子們費心構思後的呈現;
孩子們透過發想與手作的過程,經歷失敗與調整,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不會有人說:你這樣不行啦!而是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失誤,思考新方法!
鐵馬醫師自由行
騎車不只是距離長短的挑戰,而是學習如何在騎車時感覺自己的狀態並調整車況,了解鐵馬前進、剎車的原理後,重新培養騎車的習慣;挑戰車隊騎車時安全距離的掌握與拿捏。
而這些,僅是精彩活動的一部分,還有帶孩子透過故事與走訪認識歷史的營隊、躺在星空下享受浩瀚美景、思考太陽與月亮的體驗;透過了解與體驗,孩子心中開始有了對他人、對事物的關懷,然後經歷了一場有別於以往的學習之旅!
森林育參加人次
三重青少年基地
用理解陪伴孩子學習、發展、重新出發
十八年來,三重青少年基地,每年平均照顧了一萬兩千人次的青少年。
今年每天晚上有近三十位國、高中生來這裡吃飯、上課、聊天、交朋友
這裡就是三重青少年基地
他們在這裡學習,慢慢成熟,為生命尋找方向與未來
基地是孩子們成長的中繼站,是家庭與學校之外的第三歸屬
三重青少年基地提供孩子溫暖、理解、包容與協助,讓所有受挫的孩子有一個重新出發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