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工作之一是:持續研究教學如何使人有感,並把這些教學法落實在森林小學、數學想想國以及科學高興班。
同時,我們舉辦教師研習,分享有感教學法,讓大家可以──帶一片森林回去!

你是否~想要找到教會學生的關鍵?想要跳脫教科書配套?想要更新、提升教學?
我們精心設計了【語文】、【數學】兩大主科加【生活】的教案研習與實做討論。
7/19(三)上午:教出素養
7/20(四)上午:[語文] 掌握人間的密碼─拼音認字造句+小組實做討論
7/20(四)下午:[數學] 由自己出發的數學+小組實做討論
7/21(五)上午:[語文] 開啟心智的泉源—閱讀理解與表達+小組實做討論
7/24(一)上午:[數學] 數學能力的提升+小組實做討論
7/24(一)下午:[生活] 帶領孩子脫困+個案討論
7/25(二)上午:[生活] 解放老師的煎熬—陪孩子成為他自己
7/25(二)下午:老師的素養

哈佛大學 x 森林小學 x 數學想想國
「玩的教育學」 (Pedagogy of Play, PoP) 讓「玩中學」(Playful Learning) 真的有學!
–
「玩是最好的學習」、「玩得夠才能學得好」,在強調創新、共好與素養教育的時代,「玩」的價值愈來愈受重視,但難道,為了要讓孩子提升學習動機,一定得要玩很多活動嗎?而孩子,在熱熱鬧鬧的活動當中,真的就能學得更好嗎?
關於「玩中學」的問題,全世界的教育界都想知道!
–
哈佛大學 x 森林小學 x 數學想想國
💡 為您闡述「玩的教育學」
💡 如何重新定義「玩」和「學」
💡 如何提升「玩的教學力」
歡迎體制內老師、實驗教育工作者、家長、對教育及提升教學有興趣的人士!

當我們告訴小孩:地球會自轉,
孩子應該有疑惑:那我的頭怎麼不暈?以前的人怎麼知道的?
當我們告訴小孩:物質有三態,
小孩應該要好奇:為什麼不是兩態或四態呢?
當我們告訴小孩:月亮有陰晴圓缺,
小孩應該會追問:那太陽怎麼沒有?
當我們告訴小孩:心血循環的路徑,
小孩應該會懷疑:怎麼知道血液會「循環」?上天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循環路徑?
科學該給孩子的應該是驚喜、疑問,甚至是一種「美的感動」!
假如只是知道科學家研究的結果、按實驗步驟做實驗,
這真的太可惜了!
🍀【免費課程】美的科學素養教師研習—帶我們重新思考過,習以為常的「自然科內容」:從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到月相變化、天體運行的道理,真實感受「學會一件事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