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期數
參與大專生
近一年陪伴的小孩人次
將大學校園的熱情,注入台灣社會
曾有活動員說:「人本提供給我的,不只是出梯的機會,更是實踐教育理想的重要體驗!」
從1991年至今,每年都有超過三百位的大學生,投入森林育寒暑假營隊的帶隊工作。藉由森林育的活動,我們影響了參與的學員和他的家庭,也逐漸改變台灣社會的教育觀點,而活動員,正是造成這種改變的重要關鍵
如果你 創意無限,厭倦了一再重複的帶動唱與大地遊戲
如果你 愛玩愛想,渴望體驗新奇事物、思想激盪的樂趣
如果你 期待大人小孩之間真誠深刻的互動
我們邀請你,帶著澎湃的熱情,陪小孩也「培」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
《從自己出發的Open Talk-為什麼?是這樣嗎?想起來如何?》 | 李振源/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育主任 | ||
午餐 / 休息片刻 | |||
《「人本」是什麼,不是什麼?–人本主義、人本理念、人本教育》 |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 ||
《「轉」大人-如何搞定家長與師長》 |
《是天使?惡魔?還是小孩?-認識兒童的特殊需求,展開對話》 | 邀請中 | ||
午餐 / 休息片刻 | |||
《小孩的腦袋裡裝了什麼?-認識兒童、了解兒童、搞懂兒童》 | 邀請中 |
《森林小學相見歡》 | 森林育工作人員 | ||
《森林育開門-沒有哨子與口令的團體生活》 | 李振源/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育主任 | ||
| 午餐 / 休息片刻 | ||
《教案一把抓 – 貼近兒童心智的教案設計》 | 邀請中 | ||
休息片刻 | |||
《2022暑假梯隊介紹 / 選擇 /QA》 | 森林育工作人員 | ||
晚餐 / 休息片刻 | |||
《實習課就在你眼前 – 對話演練》 | 邀請中 | ||
宵夜時間 / 自由時間 / 準備就寢 |
《爭議與差異 – 在社會議題中認識「多元」、理解「共識」》 | 邀請中 | ||
午餐 / 休息片刻 | |||
《教案的展現 – 教學演練》 | 邀請中 | ||
場地收拾 / 返家 |
《從自己出發的Open Talk-為什麼?是這樣嗎?想起來如何?》 | 曾芳苑 / 人本教育基金會中部辦公室主任 | ||
午餐 / 休息片刻 | |||
《「人本」是什麼,不是什麼?–人本主義、人本理念、人本教育》 | 馮喬蘭 /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 ||
《「轉」大人-如何搞定家長與師長》 |
《小孩的腦袋裡裝了什麼?-認識兒童、了解兒童、搞懂兒童》 | 張碧華 / 台中數學想想國主任 | ||
《是天使?是惡魔?還是小孩?-認識兒童的特殊需求,展開對話》 | 岳祥文/森林育資深顧問、台中特教學校老師 | ||
午餐/ 休息片刻 | |||
《2022暑假森林育介紹 / 選擇 /QA 》 | 森林育工作人員 | ||
《實習課就在你眼前 – 對話演練》 | 曾芳苑 / 人本教育基金會中部辦公室主任 |
《教案一把抓 – 貼近兒童心智的教案設計》 | 岳祥文/森林育資深顧問、台中特教學校老師 | ||
午餐 / 休息片刻 | |||
《教案的展現 – 教學演練》 | 岳祥文/森林育資深顧問、台中特教學校老師 | ||
《讚美時間》 | 曾芳苑 / 人本教育基金會中部辦公室主任 |
自我實現的舞台-森林育 | 張萍/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 ||
午餐 | |||
人貴自知-認識兒童與人、人本兒童觀-在這裡,大人跟小孩的關係 | 林青蘭/人本教育基金會 森林小學校務主任 | ||
休息時間 | |||
小孩的照顧與疼惜-說教與陪伴的”眉角”,就事論事怎麼說? | 林青蘭/人本教育基金會 森林小學校務主任 | ||
返家 |
有困難的孩子怎麼了?-越過表象,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 黃俐雅/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委員 | ||
午餐 | |||
森林育的教案設計-以人為本的教學:問題比答案重要 | 廖韋絜/人本教育基金會 森林小學資深教師 | ||
休息時間 | |||
森林育的教案設計-教與學的實際演練 | 廖韋絜/人本教育基金會 森林小學資深教師 | ||
返家 |
人本教育的理想與實踐 | 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 ||
認識環境 / 寢室分配 | |||
午餐 / 自由時間 | |||
議題討論 – 森林育裡那些不一樣的文化 | 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育 工作人員 | ||
晚餐 | |||
座談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在做什麼? | 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育 工作人員 | ||
宵夜 / 就寢 |
早餐 | |||
議題討論 / 讀書會 你怎麼想?這些年,我們所支持跟反對的種種 | 人本教育基金會森林育 工作人員 | ||
午餐 | |||
高高興興,成為自己 – 創造性與主體性,重建自我圖像 | 陳生慶/人本教育基金會 親職講師 | ||
返家 |
活培課程請務必要全程參與唷!不僅要上課,更要參加梯隊的籌備會議,才能夠擔任活動員唷!
我們希望活動員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教學懷抱熱忱,也更願意理解孩子的人。所以是否有修過教育學程、是不是教育相關科系,並不是我們的第一要件,這也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課程,讓更多的人都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大人,有更好的眼光與方式看待、對待遇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