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宜昕 / 高雄辦公室
顧心顧智,對準焦點,才能幫上忙
這通電話來得時間很巧。所謂教師遭濫訴的新聞報導一個接一個,而在網路上的謠言已經說成,人本用校事會議程序對付老師。
用校事會議程序對付老師⋯⋯非常有趣的帽子。這些都另外再表。先來說這通電話。
老師來求助。他收到校事會議調查的公文,不知道可以找誰幫忙,他的朋友跟他說,在某場演講聽人本執行長提過幫忙老師的事,就建議他找人本。
被申訴的緣由是,老師說了讓學生難受的話,家長找校長,校長卻引發班級家長間衝突,結果是老師收到校事會議調查通知。
老師很委屈,一直以來都備受肯定,現在卻被當成『不適任』。也沒機會跟家長解釋。明明沒有要傷害學生,學生卻似乎很受傷。當時會說出那樣的話,目的不是為了傷人啊。如果不是因為關心在乎,要『矯正』學生,也不會這樣說啊。校方又為什麼不幫忙親師溝通,就這樣進入冷冰冰的程序。
最恐怖的感覺是無助。到底校事會議的調查過程會如何?校長會不會運用校事會議對付他?面對調查委員,要如何陳述,才能讓委員理解?是不是也該讓調查委員知道,學生也有不是?程序會公平嗎?最後有可能被懲處或解聘嗎?這個汙點會跟一輩子嗎?這段期間要如何面對班級?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自己。
我們聽他說完所有的委屈,溫柔地接住他的難受,陪他思考如何用教育專業面對質疑,也協助用文字整理給委員。我們陪著老師面對這些沒有經歷過的不知所措,除了幫助他能在訪談中清楚說明,更重要的是,要展現教育專業,縱使有錯,也要展現一個老師面對錯誤的態度。
我們知道,面對懲處考核,並不容易。然而,懲處所代表的是過去的事,而不應是未來的標記。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沒有必要被過去『卡住』。懲處可以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是要將過去曾有的錯誤打包起來,轉化成積極改善未來的力量。這一些面對的方法,都是思想上的突破,不只是教育孩子的「道理」,是老師們在歷練中真實展示給孩子的生命哲學。
老師說,非常謝謝我們告訴他,當老師不用十全十美,錯是對的機會,一個可以面對錯誤而願意修正的老師,反而是孩子重要的榜樣,他應該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驕傲。
教育並不簡單。一個老師在累積教學與輔導經驗的過程中本來就會在得意與搞砸裡進退掙扎。
和老師合作的這次機會,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教育體制應該要提供的支援系統。包括如何面對與處理申訴,包括協助親師溝通,包括協助老師發揮教育力量,去除阻礙。需要實質的系統與協助,要顧心顧智、對準焦點,而不是用空泛的濫訴當話術,消費了現場老師真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