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英
我會是一隻AI嗎? ──「人即目的, 不是工具」在新時代的意義

昨天我在街上遇到誰,你絕對想不到。遠遠走來的,居然是康德。對,就是宣揚「人即目的,不是工具」的那位 (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我想,來的好,最近正想問他:你擔心人變成誰的工具? 又主張人應該是誰的目的? 少講了那兩個「誰」,誰能抓到要義?
但我還來不及問,康德劈頭就說:「我最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好嘛,他也有搞不懂的事情。那是什麼問題呢? 他接著說: 「我開始懷疑,我,會不會,只是一隻AI ?」。
這什麼鬼問題啊? 我開始懷疑,他,會不會,只是…不過,我想還是先安慰他的好:「不會啦,AI時代只是快要來了,但還沒來」。但他說: 「你們努力抗網保孩,以為可以預防AI時代的危機,但你怎麼知道,它不是早就已經來臨了呢?」
於是,站在路邊,我就和他說了起來:
「就算它提早來臨了,也輪不到你這血肉之軀當AI…. 」
「我原先也這麼想,直到做了那個夢」
「什麼夢? 」
「夢裡面我擁有好多隻AI,煮飯的,洗衣的,寫文章的,管其他AI的,加上管『管其他AI』的那些AI,簡直是族繁不及備載….」
「所以,有一天他們都造反了,把你抓起來….」
「不,不,他們都忠心耿耿,唯我是從; 只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突然發現,在人皮外衣的裡面,剝下來看裡面──裡面竟然都是真人!!」
我忽然明白他那個問題了: 既然原先認定的AI都是真人,那原先認定的真人,也就是他自己,豈不應該就是AI ? 這真是康德才會做的惡夢了。
雖然說是惡夢,但這夢真的很有啟發性; 受到它的啟發,我突然發現: 原來,至今為止所有「AI大戰人類」的科幻都搞錯了; 而多位專家 [註1] 關於「AI帶來人類絕滅」的連署聲明,恐怕也沒有弄對。
不相信嗎? 仔細想想,AI如果真有「智慧」的話,怎麼會跟人類作對? 它應該會好好「運用」人類才是 [註2] (看看夢中那些僕人,都是真人噢,被運用的那麼好) !
AI絕不捨得讓人類絕滅! ──誰會毁掉那麼好用的工具?
聽我說這些,康德笑笑地看著我: 「這又不是什麼深奧的想法,為什麼AI專家都沒想到,以致於還在『滅絕人類』的科幻裡打轉? ──別告訴我他們還不及你」; 我說:「這你就不及我了,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大多沒有認真讀過你的大作,所以不會從『目的 vs工具』的角度去思考──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惡夢和你的大不相同」。
我的意思是,專家們終生致力於研發AI這個「聰明工具」,不容易想到必須時時檢視「誰是目的」。因為心思都放在如何掌控AI,就只會擔心它失控,所以惡夢就只能是人類絕滅; 反之,如果牢記人必須是目的,就會擔心人變成工具; 這樣,就有康德式的惡夢了。
質言之,AI的威脅,並不在它可能失控,而在,它將變得太能掌控! 於是,康德的名言就要改成「人不再是目的,人將要變為工具」 !
人類成為工具的事情,有長久的歷史。有一個時候,人被迫成為工具,這就是奴隸; 也有的時候,人願意成為工具,這就是臣民。當然,自古都有人透過自由意志,自己「選擇」成為某個「理想」的工具,奮不顧身地投入,這便是奉獻者。
但這些都不能和AI時代的情況相比。在這即將到來的時代,人不是被迫,也不是自願,更不是經過自己選擇,而是不知不覺,自然而然,歡欣愉快地就成為工具了──最可怕的就是這個,因為自己不知道!
談到這裡,康德的神情有點沉重: 「人變為工具! 難道AI變成目的? 那我問你,這兩句話裡面講的,是誰的工具、誰的目的? 少講了這兩個『誰』,誰能抓到要義?」。
好啊,我一開頭就想問他的問題 (見本文第一段),倒被他反問回來了; 我於是說: 「一路講過來,應該是人類變成AI的工具;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應該就是因為AI變成人類的目的…」(兩個底線文字,就是那兩個「誰」) [註3]
人類把AI當成目的,這不難想像,尤其現在全世界都陷在AI熱潮裡; 但是,說AI把人類當工具,說AI會掌控人類,會不會有點言過其實? 它不過是一套程式,沒有動機,沒有心思,為什麼會「企圖」運用或掌控人類?
重點就在,它也沒有企圖; 它的所有表現,都是演化的結果,而演化,從來就沒有目的 (長頸鹿並沒有「企圖」把頸子拉長,只是短頸的吃不到高處的樹葉,都被「物競天擇」了)。當AI開始自己學習,並自己修改自己,它就自動走出一條「演化」的道路。
在這條演化的道路上,AI將越來越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吊詭的是,在它全力服務、討好人類的同時,人類也會被它的討好所改變; 累積不自覺的改變,結果就是被掌控。要精準描述「被討好→被改變→被掌控」的過程,需要建立一些數學模型,但這是AI專家們才有能力做的工作(讓AI來做嗎?)。
如果容許不那麼「科學」,而能快快地讓大家有所感悟,現成的例子倒是很多。例如,一些「純潔」的小人包圍了國王,卻無其它陰謀,只是一意想要服侍,討好; 但不久之後,皇后就不認得國王了。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會說: 國王已經變成小人的工具。
其實,即使是現在這種還不太有智慧的網路,就已經改變或掌控了很多人; 看看多少人沒有手機就不能過日子,多少青少年已經讓爸媽認不出來了。在抗網保孩的時候,我們會說,這不是人在使用網路,而是網路在使用人。這就是AI時代的前兆!
總之,未來真正的危機是: AI成了目的,人變為工具。為了解釋這個高難度的題目,我們不得不請出康德來做幫手; 只是不知何時,他已經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在路邊讓我遇上。
我應該要向康德認罪,竟然把他變為本文的工具; 也許有人認為那只是康德的「AI深偽」,而不是他的本尊,那──那我就把認罪收起來。
當然,大家真正關心的,還是如何解決AI時代的危機; 其實,答案就在本文裡,就是必須把「人即目的,不是工具」所彰顯的「以人為本」堅持到底,不能妥協,不能鬆懈,而且──要非常努力地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註1: 這些專家包括: 研發ChatGPT的Sam Altman,人工智慧教父及諾貝爾獎得主Geoffrey Hinton…等等,以及多位Google和Microsoft的專業人士; 另外,霍金和馬斯克之前也發表過類似看法。只有未來學家Carlos Ignacio Gutiérrez說過AI可能掌控人類,但他不是AI專家。見BBC News: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5752703
註2: 關於「運用人類」的事,早在兩千年前,孟子就教過齊宣王「保民而王」,也就是不要和人民作對 (見孟子梁惠王篇) 。所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這就像牧者必須把羊群「保住、養好」才能一樣。然而,這個「民為貴,君為輕」的智慧,也就是「要保養、不要毁壞」的智慧,你以為AI沒有? 難道它的智慧還及不上孟老頭?
註3: 康德原文「人即目的,示是工具」的意思,應該是: 人就是他自己的目的,人不是他以外的任何力量的工具。兩個底線就是那兩個「誰」,也是本文第一段提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