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一響,父母怎養?
小紅書又如何使青少年們陷入容貌焦慮?
演算法究竟幫助了我們,還是讓我們視野變得狹隘?
3c育兒(或是為了不育兒),都讓人說來深感無奈。
新的數位時代,新的問題一樣樣冒出來。人能否不被AI取代,在新的世界裡持續開展出新的價值呢?
人本教育札記,一本紙本刊物,在新的時代,為您探究新的答案。
抖音一響,父母怎養?
小紅書又如何使青少年們陷入容貌焦慮?
演算法究竟幫助了我們,還是讓我們視野變得狹隘?
3c育兒(或是為了不育兒),都讓人說來深感無奈。
新的數位時代,新的問題一樣樣冒出來。人能否不被AI取代,在新的世界裡持續開展出新的價值呢?
人本教育札記,一本紙本刊物,在新的時代,為您探究新的答案。
如今,多家AI問世,從回答到解籤、算命、做音樂、作圖看起來樣樣都行,是否這個時刻已經來臨?老實說,我們也不太確定。
畢竟AI是同樣的一組模型,而人智卻有別,俗話說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發展亦是各人造化。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在自己的短處不如他人,卻能在自己的長處幫助他人,這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
而各人的人智如何發展,那自然,就是教育的事情了。
於是,我們這次真的邀請來幾組親子,一同以<【給爸媽的教戰手冊九】──親子聯手,逗弄AI>為啟發,展開對AI的挑戰(又或稱找麻煩)旅程,從擊敗、或者沒有擊敗AI的過程裡,我們討論、反思、檢討,然後學習。
然後,準備發起下一波挑戰。
- 編輯精選
AI降世以來,逐漸變得神通廣大,以前只能下下西洋棋的它現在可以幫忙小編寫貼文、作圖,用途多多。許多人也會在網路上分享如何養成自己的AI,讓它更符合使用習慣,似乎成為人人必備的技能,連美國教師工會「美國教師聯盟」都攜手Microsoft、OpenAI與Anthropic三大科技公司,成立「全國AI教學學院」,但AI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運作的呢?
無論你是AI重度使用者,或者AI終將毀滅人類論的擁護者——其實那都無所謂啦!我們正打算在這裡把AI的腦殼撬開一部分,了解一下我們與它,究竟是不是有一些關鍵性的不同。並確定那將影響我們如何看待、如何教學、如何發展,與如何架構未來的生活方式。
- 編輯精選
民主聖地的美國,以及轉型正義的標竿德國作為民主世界的縮影,我們看見它們各自的難題裡有網路分眾的影響,有民族主義的因素,有些與台灣相似,卻也有些地方絕對的相異。
而台灣的大罷免已經成為十年一見的巨大公民運動,同樣的面對著分眾的問題——無論是在街頭或網路,異溫層的挑戰無時無刻以各類形式接踵而來,台灣的公民社會能怎樣因應?能跨越異溫層嗎?在演算法造就的強大分眾時代下,溝通還有可能嗎?
- 編輯精選
2020年—第44屆金鼎獎-優良推薦出版品
2019年—第43屆金鼎獎-雜誌類出版獎:學習類獎
2018年—第42屆金鼎獎-專欄寫作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