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之中,有六成來自義大利,其中的一半出於佛羅倫斯──為什麼獨獨是她呢?這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不僅是一座自由美麗的城市,也曾是人文薈萃的國家。
佛羅倫斯共和國。從十四世紀開始,她以傲人的財富和洞見,開啟了天才輩出的「文藝復興」時代。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波提切利!
大師們擺脫了工藝作坊的狹隘格局,即使仍須為教會服務。他們所掌握的透視技法、所追求的真實表現、所彰顯的人物情感和精神力量,一再反映出中世紀的結束,文明將走入近代:
從追求「死後得救」的願望,到掌握生命當下的目的與意義;
從侷限於「集體意識」的牽絆,到重視個人思考和主觀感受。
這種高舉「人的價值」的思潮,從北義發端。不僅是繪畫。
站在聖母百花大教堂之下,仰望那寬43米、高52米、世界最大的磚造圓頂,誰都忍不住要想:布魯涅列斯基,這位開創新局的建築奇才,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拐進窄巷走入「但丁之家」,在小小的紀念館裡,認識被佛羅倫斯流放的詩人;讀一讀他憂憤之後的體悟,為什麼一本「神曲」,能感動千古人心?
沿著亞諾河,來到伽利略博物館,看看科學革命的接力;想一想,伽利略的遠望鏡;他又如何面對宗教法庭上,而仍喃喃自語「地球還是在動」啊。
佛羅倫斯,不僅有那些耀眼的天才和眾多瑰麗的藝術品;她,其實以一座城市的規模,傳述著歷史的關鍵,體現高貴雅致的美。
哲學家培根說:「旅行,對年輕人而言,是教育的一部份。」
那麼,到佛羅倫斯用心愛智,這樣的一趟旅行,對年輕人而言將會是非比尋常的教育機會。
「愛智的生活」是此行的要義。出發之前,我們對佛羅倫斯有概略的認識,並試著提問;落地之後,要體驗佛羅倫斯的建築、科學、音樂,並追尋「文藝復興三傑」的蹤跡;最重要的,回來之後,要能思考異地旅遊經驗、與自身土地情感的對照連結。
每天出發前或返回住宿處,都會進行「當天行程說明」及「主題課程討論」。
每一項主題都有大堂課(全體成員參與),由帶隊老師主持,老師們負責解說不同領域的學問,希望讓愛智的孩子在進行參訪時,身心是充滿能量的,腦裡有許多想問的問題,想驗證的道理──能想、能看,能感受!
位於義大利中部的托斯卡尼 (Tuscany),人們讚譽是半島上最美麗的地區。
距今3000年前,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來到這塊富饒之地,建立了城鎮。他們善於水利,發展農業,倚仗著精湛的冶金工藝,與外界貿易往來,得以吸收鄰近的希臘文化。日後的羅馬帝國,其茁壯的基礎就來自這群祖先,從而一路影響了西方文明。
後來,羅馬帝國從強盛時期的大肆擴張,發展到後來的外族入侵、衰弱分裂;托斯卡尼諸城鎮,在無可避免的戰亂漩渦中,依舊在歷史的舞台上引領風騷。
西元11世紀起,半島北部的「城邦國家」興起,在托斯卡尼有比薩、盧卡、佛羅倫斯、西恩那、聖吉米納諾、普拉托、阿雷佐等城邦,因紡織和貿易而繁榮;它們由富裕的家族或貴族掌權,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在彼此競爭的關係下,同時也激發出文化藝術的精采火花。
這次旅行,以佛羅倫斯為主要目的地,此外會去到比薩──
比薩,不只有那獨一無二的斜塔。11~13世紀時,她號稱「托斯卡尼明珠」,擁有強大的海軍與船隊,揚威地中海,為歐洲引進了阿拉伯的科學與藝術。
攝影者:Julie Clarke / 來源:unsplash
以及西恩納或聖吉米納諾(由小組二選一)──
西恩納,一座時空彷彿凝結在中世紀的古城,曾與佛羅倫斯敵對數百年之久,將文藝復興的風潮擋在城外,反而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充滿魅力。 | 聖吉米納諾,擁有傲人天際線的美塔之城,座落在三百多公尺高的小山丘上,至今仍聳立著14座方形高塔。登高望遠,托斯卡尼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
我們會想想
。 比薩共和國,曾與威尼斯、熱那亞齊名,如今還能看出當時海權強國的風貌嗎?
。 中世紀各城邦相互爭鬥,除了政治立場不同(保皇黨、教皇黨),還有什麼原因?這在社會和文化上造成什麼影響?
西元14至16世紀,文藝復興(Renaissance)運動從義大利半島發端,傳播到整個歐洲。Renaissance的意思是「重生」,因為,這場運動是對中世紀的思想和藝術進行大規模的反思,由於人文主義思想的解放,藝術家致力於重現古希臘羅馬精神,促使古典藝術的再生;此後,藝術奇才輩出,加以融合、創新,開展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璀璨時代,影響歐洲數百年的藝術發展。而這一切,正是從佛羅倫斯開始。
走在佛羅倫斯,觸目所及的建築、雕像、繪畫,無不是各時期的經典作品,這座城市本身就是個藝術寶庫!因此,對多數義大利人來說,比起政經中心羅馬、時尚之都米蘭,這裡才稱得上是蘊涵義大利文化靈魂之所在。
從佛羅倫斯的教堂、廣場、到美術館,我們將追尋「文藝復興三傑」的蹤跡:世稱天才的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除了繪畫,還做過許多實驗與發明;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1475-1564)則在雕塑與繪畫之外,從事許多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拉斐爾(Raphael, 1483-1520)年紀輕輕,就得到了「聖母畫家」的封號。
當然,不是只有他們三人,還有喬托(Giotto, 1267-1337)、吉伯提(Lorenzo Ghiberti,1378-1455)、多那太羅(Donatello, 1386-1466)、馬薩其奧(Masaccio, 1401-28)、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等等;這些藝術家,憑著對人的熱情、對真理的堅持、以及對美的追尋,創作出不朽的作品,感動世世代代的心靈。
攝影者: Dennis Ottink / 來源:unsplash
一二三
我們會想想
。 文藝復興的教父,梅第奇(Medici)家族,當年如何崛起,和佛羅倫斯一起興盛繁榮?他們為什麼願意大力贊助人文、藝術、建築、科學的進步?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何以特別厲害?和多那太羅的大衛像比較一下。
。 吉伯提為洗禮堂製作的青銅大門,米開朗基羅曾譽為「天堂之門」;看看它的構圖,以及鑄造的功夫,有哪些創新之處?
。 波提切利的「春」「維納斯的誕生」,美在哪裡?
。 拉斐爾的聖母圖,有什麼特色?
。 現場對比中世紀的繪畫,觀察文藝復興時期在透視法、人體觀、新媒材、幾何應用等方面,各有什麼進展?
我們可以去
。 阿西西:*聖方濟各教堂(上層聖殿的壁畫,「文藝復興之父」喬托所繪)
。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藝術學院美術館、*巴傑羅美術館、*聖母百花大教堂、*洗禮堂、大教堂博物館、帕拉汀那美術館⋯⋯
(加*的地點為必修)
佛羅倫斯的地標「聖母百花大教堂」,磚紅的圓頂,巨大優美,彷彿漂在天際的聖船,六百年來,護衛著托斯卡尼的居民;它的完成,在建築史上,是膾炙人口的傳奇。
為了彰顯佛羅倫斯的富裕和虔敬,大教堂從十三世紀末起建;經過一百多年,主體和鐘塔早已完成,圓頂卻一直欠著──因為規模過於龐大,得從離地55公尺的高處往上搭建,並處理43公尺的超大跨距,這難倒了幾代的匠師。
1418年公開競圖,布魯涅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的設計,與雕刻家吉伯提並列第一,這讓他有機會報仇:十七年前,洗禮堂大銅門的競圖,他敗給吉伯提,因此負氣離開,到羅馬改學建築,徹底研究古蹟的構造原理;如今得以一顯身手,他設法在興建過程讓眾人察覺,對手根本不懂得建築:想蓋成圓頂?唯有布魯涅列斯基!
到了佛羅倫斯,爬上那四百多個登頂的階梯,在大圓頂內、外層的骨架中盤旋,我們可以一窺它的結構,問題是:當初是怎麼克服承重的問題?怎麼設計起重機,設法在高處施工?怎麼算出每塊磚的位置和角度?…這些是至今還爭議不休的謎題。
布魯涅列斯基,世人讚譽為建築的「文藝復興風格」的開創者,我們也可以去看他其他的代表作,包括孤兒院、聖羅倫佐教堂等等。此外,米開朗基羅身為全才的「文藝復興人」,也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師,他把建築物視為雕刻的延伸,曾受梅第奇家族委託而設計出梅第奇禮拜堂、羅倫佐圖書館等等,非常精彩,即便外行人也能被觸動。
一二三
當我們漫步古城,也同時邊看邊想
。 什麼是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將它和對立面、它所要革新的哥德式建築比一比,在新時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新的追求?
。 雖然說是「復興」,古羅馬的「重生」,但這種新的建築,其實創新了什麼?
。 走進不同時代、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教堂,體會一下,建築師怎麼營造出神聖的空間感?
我們可以去
。 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喬托鐘塔、*洗禮堂、聖羅倫佐教堂、羅倫佐圖書館、*梅第奇禮拜堂、*聖十字教堂(巴齊禮拜堂)、聖米歇爾菜園教堂、新聖母瑪利亞教堂、聖馬可教堂⋯⋯
。 其他:*領主廣場、*傭兵涼廊、舊宮市政廳、*舊橋、梅第奇宮殿、*中央市場、孤兒院、新市場(野豬噴泉)、共和廣場、碧提宮(波里里花園)、米開朗基羅廣場(展望古城區最好的地點)⋯⋯
文藝復興的精神之一,是崇尚理性,把自然、包括人體、當成應該研究的對象。在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是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他是讓牛頓站上肩膀的巨人,被尊為「現代物理學之父」。
1609年,伽利略改良剛發明的望遠鏡,將它舉向天空,讓世人都看到:木星其實有四顆衛星在繞行,金星也有盈虧圓缺的變化等等;這些無可否認的證據,顛覆人們對天體的認識,佐證哥白尼的「日心說(地動說)」,但他因此得罪了學界和教會,以「異端」之名被送上宗教法庭。
不過,1616年的禁令(禁止哥白尼及其支持者的著作),阻止不了他的追求;憑藉佛羅倫斯大公的支持,伽利略持續地觀察、實驗、寫作、發表。1632年,出版《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讓他再度面對審判,而終生監禁;在最後的十年,伽利略足不能出戶,加上病痛的折磨,同時卻將畢生心血化為《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這本開創「力學」的巨著。
這一次我們會先到比薩,在洗禮堂、斜塔前、和比薩大學,遙想伽利略當年的關切,他為何要研究吊鐘的擺動、和落體的速度?然後在佛羅倫斯,我們會去科學史博物館,看看那改變世界的望遠鏡,感受他堅持真理的勇氣。我們會去聖十字教堂,在肅穆的陵寢前,向大師致敬,讓我們讀幾段原著,跟著伽利略進行「思想實驗」:
‧怎麼知道,輕物和重物從同一高處自由落下,必然同時落地?
‧怎麼知道,讓冰浮起的力量,不是水的阻力,而是水的浮力?
‧怎麼知道,動者會恆動,當物體沒有受力,真有所謂的慣性?
個人主體意識的覺醒,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特徵。人們逐漸不再根據身份階層來過日子,改以真才實學為自己創造前途;不再把人生的追求放在最後的審判,而變得重視今生與俗世。
這樣的新觀點,詩人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1304-74)說得很準:「屬於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他不但被讚譽為文藝復興的文學三傑之一,引領以義大利文書寫「十四行詩」的風潮,影響還遠及於兩百多年之後、英國的莎士比亞。
如果讀佩脫拉克的詩,還不足以感受,那麼,看看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75)的《十日談》、寫實主義短篇小說的鼻祖:藉由避亂的男女在十日之內輪流講述的故事,天主教會的黑暗被揭露了,禁欲教義的虛偽被嘲諷了,人性的卑微和高貴,則被大膽地描繪了。
保存名人的故居或墳墓而成為「文化的聖地」,這也是從重視人格的新時代所留下的傳統。這一次去佛羅倫斯,我們可以去拜訪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的出生地,和聖十字教堂之中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的陵墓,從他們的經典作品中,瞥見創造時勢的英雄身影。
一二三
我們會想想
。 但丁在流放的過程中,用托斯卡尼方言、而不是拉丁文、創作了《神曲》;讀幾段他描繪的地獄、煉獄、天堂,從裡頭看到怎樣的批判和信念?
。 回歸原典,例如馬基維利《君主論》中的一章「論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是否比被人畏懼來得好些」,他的主張是什麼?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是否合於情理?
歌劇,是義大利文化的重要象徵。它起源於16世紀末文藝復興時期,當時一群佛羅倫斯的藝術家和詩人想恢復古希臘人對美感的追求,仿效有歌隊吟唱的古希臘悲劇,共同創作出世上第一齣真正的歌劇。
這種結合歌唱、戲劇、音樂、舞蹈、舞台設計的表演藝術,人們的接受程度較高,因此,許多偉大的作曲家都投入這市場。義大利文成為歌劇演唱的主要語文,這情況直到莫札特之後才逐漸打破。
19世紀的義大利,出現兩位音樂大師: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7),他寫了弄臣、茶花女、阿依達等等;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留下蝴蝶夫人、波希米亞人、托斯卡、杜蘭朵公主等曠世巨作。
威爾第被讚譽為「歌劇之王」,他將義大利的美聲歌劇風格,改革為音樂結構更流暢、描繪細膩心理、充滿人性關懷的作品。此外,他還是一個愛國志士,有不少作品都是鼓吹義大利國家統一,傳遞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
普契尼曾對朋友說過:「上帝以祂的小指指點我,此生要為歌劇鞠躬盡瘁。」。他的音樂往往直指人心,透過高張力的旋律,將劇中人物性格,鉅細靡遺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次,我們會利用行前課和旅途車程「打歌」,讓優美的歌劇旋律,觸動孩子的心靈。在佛羅倫斯時,將安排聆聽一場以詠歎調為主題的、小型的音樂會。
![]() |
自從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目前登錄的文化遺產有972個,其中義大利就有61個,世界第一。這次我們將拜訪佛羅倫斯歷史中心(1982登錄)、比薩大教堂廣場(1987)、聖吉米納諾歷史中心(1990)、西恩納歷史中心(1995),以及───
阿西西(Assisi),在這個古羅馬時期建立的城鎮,12世紀末誕生了聖人方濟各,創立了天主教聖方濟教會。如今,壯觀莊嚴的聖方濟各聖殿及廣場,依舊屹立在山丘頂上,與藍天白雲相映襯著,有人說:這裡,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2000年,「阿西西聖方濟各聖殿及其他方濟會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位在利古里亞省東隅、與托斯卡尼西北交界的「五漁村」(Cinque Terre),是在二十世紀前幾乎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自古以來,當地人民克服大自然條件的限制,在崎嶇陡峭的狹窄海岸邊,胼手胝足地打造他們的家園。難得的自然原始風貌,被規劃為國家公園;在1997年,韋內雷港、五漁村及沿海群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02/01(日)~ 02/10(二) 共10天
新台幣十二萬八千元整(不含護照辦理費用)
01月18日(日) 09:00~17:00
地點: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1303教室。
這是唯一的一次行前正式課程(不只是說明會),請孩子盡可能出席。
待訂
小學五年級以上到大學四年級,對半自助旅行有興趣的孩子 (如果在這年紀區間以外也想要參加的孩子,歡迎來電詢問。)
第一次參加的孩子,請與人本教育基金會愛智之旅小組聯絡,承辦人員將安排電話會談,會談內容包括:參加此活動各項準備及旅行模式的說明,以及了解孩子對於活動的期待。
去程:
02/01-23:25 桃園機場第一航站(中華航空)
02/02-07:15 抵達義大利羅馬費米奇諾(FCO)機場第三航站
回程:
02/09-10:25 義大利羅馬費米奇諾(FCO)機場第三航站
02/10-05:45 抵達桃園機場第一航站
回傳方式:E-Mail至 franklin@hef.org.tw 或 傳真至 02-2362-5015(傳真後請來電確認)
* 報名費:新台幣十二萬八千元。
請於預約報名日起三天內繳交。
【繳費方式】
‧現場繳交現金(或支票)。
‧ 郵寄支票:
請開立抬頭為「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之支票,寄至: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人本教育基金會財務部 收。
‧ 劃撥:
帳號13385805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並在劃撥單之「通訊欄」註明:1. 參加孩子的姓名; 2. 梯隊名稱。
‧ 信用卡繳費:
請填寫信用卡單並傳真至02-23625015,傳真後請以電話確認是否傳真無誤。
註:以現金、支票、電匯、劃撥繳費,折抵一千元。
我們將於收到報名表後,以E-Mail或限時信寄出相關應準備資料說明及表格,包括:
‧ 資料準備說明書
‧ 父母(監護人)同意書
請您備齊所有孩子需準備的證件及資料後,在行前課前,以掛號郵寄(或行前課當天帶來繳交)至: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人本教育基金會 愛智之旅專案小組 收
【退費辦法——請詳細閱讀您的權利】
11/30前取消報名者,酌收手續費新台幣三千元;
12/01-12/15取消報名者,九折退費;
12/16-12/31取消報名者,五折退費;
01/01(或機票開立)後取消報名者,不退費。
以信用卡支付報名費者,以信用卡方式退費;以其他方式繳費者,以匯款方式退費,退費約一個月內收到。
【其他相關重要事項說明】
一、 護照:
請檢查護照效期(須在2026年8月10日之後,倘若在此日期前,則須辦理新護照。)
護照內簽名欄上應由持照人本人確實簽名。
二、 父母同意書:
未成年(未滿18歲)小孩,請附上:
1. 父母同意書(完成報名後,我們會寄出表格),請填妥資料及父母雙方簽名(請簽上與護照簽名欄相同樣式)。
2. 英文版戶籍謄本(因效期僅三個月,請於11月中以後再至戶政機關申請。只需申請孩子「個人」部分即可,不需申請全戶資料。)
3. 父母雙方護照影本(含個人資料及簽名部分,請在護照簽名欄簽名後再拍照或影印。)
*以上文件備供義大利羅馬機場海關隨機查驗
三、 梯隊於進行中,如遇有不可抗力情事(如颱風、地震、流行病等),為確保學員之安全,得由主辦單位決定提前結束,並於計算全部成本之後,退還未發生之費用。
只需要選購或借閱幾本自己比較喜歡的讀一讀,當然也可以挑另外的來看。
利用網路資源,找些普契尼與威爾第歌劇裡著名的詠歎調來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