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

謝謝您一直都在。面對未知與未來,只要想起我們都在,都持續對人關心,對教育關懷,對兒童關愛,那麼,希望與勇氣,便也都在。

AI、網路的世代來臨,教育與人類文明,面臨諸多挑戰。部分志士提出,要運用AI技術輔佐教育,這或許是不可逆之勢,然而,要如何知道是被AI技術左右了、控制了,發展的方向,還是,這真的是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

我們思之再三,提出『教育轉型正義 全民抗網保孩』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論述與運作核心。

邁向未來,必須處理過往的包袱,以及這些包袱存留至今的殘害。我們處理校園申訴案如師大女足案、豐原高中案等,是最鮮明的情境。在未轉型的環境中,民主制度難以深根運作。教學改革,也同樣被拖累。

而如果不要讓人成為AI的工具,勢必要設法在我們及孩子的心智上發展抗體,足以抵抗網路、社群、AI所帶來的傷害。抗網保孩,是一個公衛議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有所意識。這樣的工作,需要的是全民的投入,而不只是期待抖音、小紅書、等自己會改變。

關於這些,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敬邀您捐款支持人本的工作,更期待您能出席人本聚賢會,讓我們可以更仔細地向您報告這些想法,也期待您能回饋相關意見。

敬祝自如自在

人本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 金仕起
董事 / 史 英 曾光宗 楊 翠
楊佳羚 鄭谷苑 謝小芩
執行長 / 馮喬蘭

敬邀

董事長-金仕起 / 教育文化的轉型正義

人本已經在臺灣立足和努力超過三十六年了。但在這個小小多山的美麗國家中,從幼兒園到研究所,從教室、劇場,到運動場等各式各樣的學習空間中,仍然存在著形形色色、層出不窮的暴力和不平等。人本一如既往,也一次又一次參與了聲援、協助、陪伴、照顧受害學生的行動⋯⋯

執行董事-史 英 / 為什麼是由「我們」來「抗網保孩」?

最直接的答案不一定最對, 但先講也沒關係: 由「我們」做的理由, 信口說來就是——雖然大家都想要「保孩」, 但幾乎沒有什麼人想要「抗網」。 不想「抗網」? 結果就是從政治領袖到市井小民都不得不「抗孩」──對抗小孩, 以便拿走他們手上、或心裡的那台小機器⋯⋯

專人服務,預先出價 / 台北-台中-高雄聚賢會現場拍賣

觀音山暮色
鄭自才

擁有空間設計的歷練,加上素描的基礎,在畫布上揮灑自如。認為藝術家的養分及靈感來自他們所生活的土地,創作不能離開所生活的土地。每週二次,上山下海寫生,經年累月風雨無阻。鄭自才的作品畫風狂熱,顏彩豐富、鮮豔,畫布上揮灑滿溢對台灣的感情。

鄭自才《金瓜石山城》
張義雄

1914年生於嘉義,十歲時在嘉義市中央噴水池邊遇見陳澄波寫生,受其啟蒙,立志成為畫家。個性桀驁的張義雄,從小喜歡與毒蛇、蜈蚣、鬥雞等寵物為伍,被美術學校拒於門外的他,帶著吉他、魔術道具與心愛的小動物走江湖,而為了實現畫家夢,半世紀都在與貧窮作戰。從台灣到日本,六十七歲如願到巴黎,沈鬱的黑色線條化為明朗的白色塊,有個性的靜物、風景、小人物,是張義雄笑淚人生的真情世界裡,真實活過的浪跡。

張義雄《威尼斯風景》
都是你
都是你!
鍾舜文

做為理和的孫女、鐵民的三女兒,出生於美濃笠山山腳下。

東海大學藝術學碩士,主修膠彩創作。出版有菸葉人文影像記錄《那年,菸田裡》並繪製《新版鍾理和全集》、《鍾鐵民全集》插圖。2015春天,決定人生將往純藝術創作的路子走去。作品多藉由細膩的筆調,記錄生命中的曾經存在。

伊誕·巴瓦瓦隆《來自大地的祝福4》
八斗子
八斗子
林大洋

1953年生於台中東勢北冷工寮,自小習畫,12歲時成立友誼畫會,從此開始從事台灣人文創作。在台灣艱困的創作環境下,依然堅持孤離於時尚主流之外,與都市原住民同甘同苦,記錄他們面臨生活困境時所展現的旺盛生命力,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上。

其畫作多半用色狂野暗沉、線條粗獷,不多修飾,這樣的風格,既可說是由生活養成,也能說是渾然天成。

伊誕·巴瓦瓦隆《來自大地的祝福4》
觀音山暮色
女
都是你
八斗子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專人服務
預先出價

出價及詢問義賣品細節
請洽張小姐
02-2367-0151*轉分機239

或請來信

教育轉型正義

我們終於拆了戲曲狼師的台

加害者的後台,不只在學校,也在業界。這些後台,不只能摀住學生的嘴巴,也逼著畢業的戲曲工作者持續噤聲。

唯有全面認清錯誤,才能開始走向改變

長期以來台灣的競技體育將學生運動員視為教練的資產。為了達到教練的績效,不惜剝奪學生的學習能力,甚至利用體罰、打罵、教練掌握的出賽和升學權力,讓運動員唯命是從⋯⋯台師大女足案是極端嚴重的案件,但不是個案,它反映了我們體育的暴力文化的一角。

兒少權益與安全的兩大工作進展

「與兒童工作證」和「性侵追訴期延長」的共同立基點是聽見倖存者聲音的重要性,以及補足制度中的場域盲點與時間落差⋯⋯

全民抗網保孩

招喚意義感-抗網保孩

前有網路社群,後有AI,都帶來新的衝擊與挑戰。

滑著手機的小孩,是在暢遊網路,還是「被暢遊」了?
抖音、網紅文化與流量的魔戒,是否反過來塑造了小孩的行為?
人究竟是運用網路,還是在演算下,反過來被網路塑造了他的行為?

這背後的提問,是「人,是否還是他自己?」

於是,來抗網保孩吧!

網路能抗嗎?難道要斷網?
不,是要運用網路來抗網!
要在人的內心存有批判與反抗,不要讓渡主體性。

為此,我們直面網路的危害,與老師、小孩一同探究,看見其中的關鍵,在於招喚回自己的意義「感」──
不是指行為本身有沒有意義,而是人對於意義是否還有感覺?
是否還願意去追尋?

而教育的工作,正是招喚意義感。透過教育的落實,真正抗網;
透過讓人有感,教學者就保護了小孩心智上的獨立自主。
而小孩也能因此而長出能力,並得以回應下一個嶄新的時代。

抗網保孩停看聽
停下來覺察自己正在滑什麼
看人本教育札記掌握思想秘笈
聽了睡不著podcast陪你長出抗體教育力

工作報告

新竹辦公室

「抗網保孩」一直是人本基金會很重視的議題。透過札記、podcast與講座分享理念與策略,並整理出父母可實踐的教戰手冊。新竹辦公室更舉辦了四週親職研習,陪伴家長理解觀點、討論方法,將理念轉化為家庭中的實際行動。

台中辦公室

體育班案件的處理,往往無法漠視地方人脈牽扯。廖教練是當地羽球協會選訓委員,大多家長為了小孩的前途,多不敢得罪。但連教育處長都要擋我們,可以想見,來電的家長,處境多麼孤絕⋯⋯

高雄辦公室

在這些與學校及老師的溝通經驗裡,我們總能感受到善意,校長或主任會說,原來我們真的是來協助學校及老師的,原來我們願意給老師改變的可能。對我們來說,這些從來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教育的本質⋯⋯

在人本教育的力量裡,走向未來

過去我常常以為自己在陪伴孩子,但更多時候卻不自覺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要求孩子;而透過課程的引導,我開始意識到「理解」與「傾聽」的重要性,也慢慢練習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不是單純希望他「照著我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家長的成長旅程

初次聽到對待孩子不能用打罵的方式時,心中是否會大大冒出一聲:「蛤~那要怎麼教?」。聽了專家、前輩們,動之以情又說之以理後,感覺鬆動,有了些正能量,當興致勃勃,轉身面對小孩,期待孩子將滿臉笑容迎接戒吼的自己時,卻又被無情的現實打趴在地。

參與聚賢會

如有進一步聯繫或協助的需求,請留聯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