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你走過十七歲 - 給高中生的見識營

花樣的年華,夢樣的日子,美麗的十七歲,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可是,當全世界十七歲的人都在努力探索自我,嘗試發現世界的時候,我們的高中生,卻從早到晚被關在教室裡,徹底被升學主義綁架!
十七歲的牛頓,正在田野裡吟詠自然,並把生命的激情和宇宙的秩序記在他的筆記本裡;
十七歲的歐巴馬,正在夏威夷的海濱衝浪,並審視自己和他人的外在和內在的顏色;我們的高中生,還在擔心明天要考什麼,以及,會不會因為腳上的鞋襪而不能順利走進校門!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然而,我們的少年還在等待英雄,以拯救他們於教育的桎梏─還要為他們守住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
無奈的是,如眾所周知,英雄的時代已經一去而不復返了:與其等待,不如奮起!我們於是互相召喚,想要以各自的所知、所學、所經歷、摸索體會之所得,來和十七歲的人分享,並盡我們之所能,來陪伴他們在這困境中成長!
經過仔細的會商,我們決定開出幾門課;每一門課都從一項專門的學問與高中生的日常出發,帶領年輕人尋求高中生涯中學習與生活的方法。
營隊介紹
2019年,我們將見識營升級改版。由以下三個大方向出發,更充分完整的提供高中學子,面對未來的視野。
一、學習的視野
大學教授與高中生直接對談,其研究領域裡知識的奧妙。透過具體學問的討論,掌握所謂素養導向的學習方法。並回應同學們所關切的未來問題。僅僅是練習答題,補充資訊,並不見得能幫助高中生們打開大學之門,然而有了學習的視野,打開的是通往未來的道路。
- 學習的方法—素養怎麼學?
- 接軌全球化的學習力—從英語學習談起
- 從視覺意象中發現數學的思維
- 集體的悲歡離合—歷史意味著什麼
- 從哥白尼、伽里略、牛頓的思想軌跡中窥見物理學的堂奧
- 揉和感性與理性的寫作
- 史英老師 前台大數學系教授、人本基金會董事長
- 黃涵榆老師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 沈俊嚴老師 台大數學系教授
- 金仕起老師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張明強 中興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 黃文成老師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二、自我的覺察
覺察是人類之所以突出於萬物,建立文明,所仰賴的重要能力。然而隨者文明社會制度累積發展,我們卻容易將軌道視為既定,而忽略了覺察所帶來的訊息。尤其對青春期追求自我意識的孩子來說,覺察自身內在需求的存在與衝突;覺察文明與自然間的融合與差距;覺察小我、大我辨證式低存在,皆無比重要。唯有通過自身覺察能力的增長,才能為自己決定合適的角色位置,並發揮影響力。
- 從眾不從眾,快樂當自己
- 化五指山為靠山—父母也是面對未來的戰友
- [小組]開展見識的見識—從大考趨勢談起
- [小組]學習的視野—高中的學習生活
- [小組]保有自我覺察的校園生活
- 吳麗芬 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
- 馮喬蘭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 見識營工作團隊
三、未來的公民
當我們說十八歲可以公投,意味著,進入十八歲,就能決定議題政策,也就「出社會」了。高中生作為準公民,在高中階段可以為自己準備怎樣的「出社會力」。追究事理、理解普世價值、判別是非、邏輯思考、承擔抉擇、以及民主思維,舉凡種種這些,必然得從自身處境出發,才能真切累積。那麼校園裡的種種,當然就是最好的預習與演練了。
- 新校園運動—學校不能只是一個抱怨的對象
- [小組]成為未來的公民
- 林佳和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 見識營工作團隊
- 日期:7/7(日)-7/10(三)
- 地點: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關渡)
- 招收:升高二~升大一的全國高中職學生
- 名額:60人
將安排交通車於台北火車站出發,方便台灣各地的高中生前來一同參與交流。
- 流程表:
*因應教授們的時間,課表可能略有調整,請以行前通知為主
7月7日 | 7月8日 | 7月9日 | 7月10日 | |
8:00-9:00 | 8:50台北火車站 | 早餐 | ||
9:00-10:00 | 9:40城市科大報到 | 學習的方法 | 揉和理性與感性 | 新校園運動—學校不能 |
10:00- | 開展見識的見識 | |||
12:00-1:00 | 午餐 | |||
1:00- | 接軌全球化的學習力—從英語學習談起 | 從眾不從眾, *吳麗芬 | 化五指山為靠山—父母也是面對未來的戰友 *馮喬蘭 | 結業讚美時間 |
3:30- | 從視覺意象中發現數學的思維 | 從哥白尼、伽里略、牛頓的思想軌跡中窥見物理學的堂奧 | 集體的悲歡離合 | 3:30活動結束 |
5:30-7:00 | 晚餐 | |||
7:00- | 【小組討論】 | 【小組討論】 | 【小組討論】 |
學員回饋













